【提案号】20170033
【提案人】王晓明
【理由】
自天安云谷产业园区创建以来,以服务创新创业为理念,实现了园区党建工作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完美融合,推动深圳南方人力资源服务广场落户园区,协调相关部门前移政府服务窗口,依托八大服务体系及“堆栈”和“极创空间”专业孵化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及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但在当前的企业服务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企业及人才对出行相关诉求越来越迫切,一方面是周边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诉求, 在环城北路与居里夫人大道交叉的十字路口,只摆置了临时红绿灯,无明显交通指示标志,由于上下班高峰人员集中,加上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行人闯红灯现象时有发生,危险无处不在,险象环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周边配套公共交通工具诉求,坂田作为深圳市十三五重点规划的高新产业片区,高新人才聚集,对于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诉求较高。天安云谷园区高新人才聚集区,企业密度大,人员集中,但周边公共交通工具的开行数量并不成正比,特别是公共自行车出行,基本不能满足园区科技人才的出行需求。
经了解,深圳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是分区而治,龙岗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商属于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经服务商实地考察之后回复因潮汐出行人群太多,设备、人员及其他配套投入巨大,难以推行。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体系也较单一,使用者需要重新办理单独的租赁卡,且办卡退卡需要到指定地点统一办理,给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带来极大的不便。
面对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闯红灯的行为,园区加强了安全出行的宣导,同时街道办在路口加装红绿灯替换临时红绿灯装置,并在早高峰期间安排专人现场指导交通,以约束行人的行为;针对周边公共交通工具不足的情况,园区在上班高峰开设了运行班车,以缓解人员对于公共出行工具的诉求。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及人才对于安全、绿色出行的诉求,需要政府各方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建设配套设施,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办法】
针对安全出行保障的诉求,一是安全宣导、专人指导;相关部门在园区定期进行交通安全宣导,并在早高峰期间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交通指导,以强化人员交通安全意识,保障人员出行安全;二是深度考察,增设天桥;相关部门对周边园区及居民区进行实地考察,对人员出行路径进行合理规划,增设人行天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针对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工具的诉求,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开放租赁市场;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园区周边公共交通工具的投放,以满足人员出行需求。与此同时,改变现有单一的租赁体系,使用深圳通、微信等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手段,给予需求人群更多的选择空间。二是加强公共自行车布点,增加投放量;提升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同时让需求人群的借还更便携,满足人群绿色出行需求;三是引入共享单车,合理规划管理;共享单车无需停车位、使用成本低、低碳环保、随停随走的特点打破了单车物理空间的桎梏,地图寻车更是满足了人员随时随地就近用车的需求。但是,目前共享单车的停放相对随意,需要规范停车规则和停车区域,尤其是城市主干道周边、公交车站点旁、人行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