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190110
【提案人】林少尤、马辉申、林庆祥、林武雄
【理由】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区区委区政府对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通过剖析近年来发生在我区的消防、交通、生活、生产等安全事故,不断折射出群众和从事安全工作的相关人员消防安全业务素养、应急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亟待加强等问题。
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也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鉴于此,为了做好龙岗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营造大安全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议成立龙岗区公办应急管理培训学院,分层次、分对象、分标准、分目标满足各类人群安全需求,对全区各个行业部门、安全管理项目、如何履行职责等进行全方面精细化培训。通过实景模拟,专业培训,实时管控,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能力。
其优点在于:
1、有利于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应急管理培训学院主要以实景模拟、VR模拟、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直观方式,将施工现场、生活、道路、消防等常见的危险源、事故、灾害类型具体化、实物化,让体验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直接体验危险、事故、灾害发生过程和后果,感受危险、事故、灾害发生瞬间的惊险,以印象最深刻、最震撼的教育方式提高体验者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2、有利于培训应急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我区已经建成了近100座小型消防站,招录了2000余名消防员,随着消防体制的改革以及应急管理部门的联合,消防员的业务势必将由原来单一的灭火救援向综合性救援转变。而培训学院包含地震、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灭火救援、防汛等实景化的应急救援训练场地,建立各类灾害事故处理程序,培训各类破拆、疏救器材设备的使用,可全面培训应急管理人才,促使其由单一向全能型救援人才转变,为应急管理工作注入专业力量,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临危不乱,高效处理。
3、有效破解消防监管难题。目前,我区存在流动人口众多,安全意识淡薄;老旧工业区、出租屋数量庞大,安全管理能力不足;执法力量紧张,且整体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此外,全区涉及3万多家生产经营类的一般单位、近100万从业人员、逾5万的专业安全管理人未经过专业机构培训,无法获得与岗位匹配的安全能力。而学院通过建立实战化的隐患排查、安全违规行为检查体系等实景化的训练场地,能有效促进单位管理人员自查安全隐患,自主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并且通过培训全区10万余名楼栋长,确保楼栋长有足够专业能力对楼栋的用电用气安全负责,掌握“事前防范,事中处置”的基本能力,加强出租屋楼栋管理,有效破解出租屋安全监管难题,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概率。
4、为我区智慧城市管理的运作提供精细化需求。学院通过建立以无人机为主要载体的应急信息感知、处理体系,实现重大灾害事故现场组网和实时传输。同时,依托全区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程级的事故设置数字预案,建立应急场景,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响应,从容指挥。
【办法】
1、学习考察其他地区现有基地,如北京大兴区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朝阳区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济南公共安全体验基地、河南信阳光山县安全教育基地、通州城市副中心安全教育中心、北京新机场安全体验基地等,尽快制定出台《龙岗区应急管理培训学院建设规划》。
2、争取政府、社会资本等各方面支持,建成涵盖消防、建筑、机械、交通、家具、电器、职业卫生、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龙岗区应急管理培训学院,为社会单位及人员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和亲身体验的场所,打造成我区乃至我省首个应急管理培训学院,促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稳步向好。
3、由政府一次性投入经费建设培训学院所需的硬件建设,包含防火类、灭火类、交通、消防、应急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整治等设施器材,占地面积应不小于20000平方米。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第三方按照市场化运营,收费标准报物价管理部门审定。培训学院的设施维护、物业管理、经营盈亏由第三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