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与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13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190066

  【提案人】梁芳华、赵丽娜

  【理由】

  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伤人的案件不断见报,精神障碍患者砍人的话题,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如何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服务,防止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是当前政府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个人方面,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都存在“病耻感”。“病耻感”是阻碍精神疾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患者由于自身、社会或文化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不愿治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有不足6%精神障碍患者寻求过治疗,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该比例达70%,甚至更高。

  政府方面,精神卫生人才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深圳成年居民中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高达1.41%。为此,我市近几年加大了对精神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精神科医师纳入紧缺岗位目录,但由于精神科专业的从业人员较少,待遇较低等原因,精神科医师的缺口一直很大。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指标要求,到2020年每10万人口精神科医师应不低于3.8名。目前,上海市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医师4.8名,广州市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医师4.93名,广东省平均水平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医师2.2名,我市每10万人口配置精神科医师仅1.8名。按照我区205万常住人口(实际管理人口达463万)计算,需配备78名精神科医生。目前我区精神专医生共6名,即我区每10万人口配置0.29名精神专科医生,我区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

  社会方面,精神障碍患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许多人并没有直接接触过这类患者,但脑海中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勾勒都是相似的。疯疯癫癫、胡言乱语、无法沟通、难以靠近、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是社会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由于缺乏正确的宣传与引导,这种固化的认知使社会公众对精神病患者产生歧视和偏见,将他们列为危险人群,进而避而远之。随着精神障碍患者杀人伤人事件越来越多的发生,人们从一开始的怜悯、同情,最后变成了恐惧。罹患精神病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精神病人伤人则更是社会之不幸。

  【办法】

  如何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建议如下:

  一、在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健康科

  据某家精神专科医院统计,在初次到精神科就诊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首先会到综合医院就诊。往往是问题解决不了,万般无奈才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耻感”一般不会主动到专科医院就诊,往往首先会到综合医院就失眠等身体症状就诊。但是,目前龙岗区共有医院32家,其中开设有精神科门诊的只有5家。建议卫生部门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健康科。

  二、大力引进专业的精神科医师

  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区内医师培训转岗。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在公、私立医院或社康中心、区救助站等设定1-2名精神卫生特聘岗位,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外聘专家及团队进驻,缓解我区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的精防社工及全区所有医务社工的培训力度,同时,民政部门要大力培育精神卫生服务类的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在精神卫生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精神疾病是容易被社会公众歧视的疾病,即使患者处于康复期,也同样会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遭到孤立和排斥,受到嘲笑和隔离。特别是每当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由于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容易引起恐慌。宣传部门要发挥正面引导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的观念,提高群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