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190036
【提案人】民盟龙岗总支、陈红、白雁、陈旭东、陈志文、陈祺敏、彭泉根、蔡铁
【理由】
作为5G技术战略支柱之一,信息通讯产业是我区固有优势产业,更是我区外贸出口权重担当产业。据统计,2016年我区涉及信息通讯产品出口的企业高达425家,出口额为152.80亿美元,占龙岗区出口总额的45.36%。其中华为2016年在龙岗区出口信息通讯产品126.89亿美元,占全市信息通讯行业出口额的16.42%,是我区乃至全市的行业出口龙头。然而,近段时间来,我区出口主要目的地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仅通过提高关税、限制销售等行政手段阻碍我国信息产品出口,更是提早布局,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下简称TBT),不断提升市场准入技术门槛,对我信息通信产业实施全方位围堵,给我区信息通讯产业发展及企业出口带来严峻挑战。为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有效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限制,建议加快区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同应对机制,全力打造信息通讯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出口企业高地。理由如下:
(一)企业出口受损严重。当前国外对信息通讯产业贸易保护呈明显升温态势。据统计,2017年各国有关信息通讯产品TBT通报为148件,同比增加46.5%,2018年通报数量为126件,继续呈现高频率通报态势,涉及国家包括美国、欧盟、东盟等我区主要出口目的地,给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我区信息通讯产业出口带来巨大挑战。如在5G即将进入商业应用的前夜,2017年7-10月美国、越南、加拿大相继发布无线电设备实验室管理新规,通过资质审核严控认可实验室数量,导致我区企业产品出口检测认证需求与测试资源供给严重不匹配,产品正常生产周期受到制约。再如欧盟2017年6月份强制实施RED指令,加强CE标志的市场监督,导致我区某龙头通讯企业为应对累积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
(二)政府部门关注不足。与关税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成本增加型贸易壁垒,更为隐蔽、灵活,不易察觉。在非贸易摩擦常态下,其作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已成为了各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涉及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更是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然而,由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顶层设计的特殊性,地方政府资源整合、协调联动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如我区在重大产业规划方面,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结合较少,未形成检测认证等生产制造配套服务业高地;在重大科技立项方面,制度性支持技术性贸易壁垒职能部门及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研究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公共服务短板突出。主要表现为各政府部门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上存在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动态,只能被动应对。据深圳海关调查显示,近8成出口企业都反映“特别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能及时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消息”,说明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获取信息方面仍然存在困难,也侧面反映了政府部门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缺口依然很大。此外,据我区某信息通讯龙头企业反映,虽然近年与深圳海关多次携手成功应对了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等多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减少了损失,但由于其60%业务来自海外,不可避免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所遇到的技术壁垒问题极具代表性,尤其在美国、欧盟、印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重灾区,企业受到的影响依然十分严重,对减少技术壁垒获取信息服务及应对帮扶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办法】
鉴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经促、海关、科创等多个部门,建议:
一是建立协同应对工作机制。由区级领导牵头,建立由“区经促局协调、海关部门主导、其他部门配合、行业协会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技术贸易措施工作协同应对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交流协作,打造“信息共享、措施协调、部门联动、一致对外”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技贸工作支持力度。整合地方管理资源,强化经费保障力度,支持龙岗海关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专业队伍培养、工作平台建设和研究课题立项,重点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对技术储备;充分运用深圳海关现有对外交流机制,支持组织召开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研讨会,搭建地方企业对外交流平台,澄清技术误解,消除潜在技术壁垒。
三是优化企业出口服务布局。着力打造一批企业出口生产性服务配套产业,鼓励和引导相关部门围绕我区信息通讯产业集聚特色建立配套检测认证服务企业园区,成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应对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提升服务我区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