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助力龙岗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14日 来源:龙岗区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提案号】20190003

  【提案人】民盟龙岗总支、蔡铁、吴昊、曹硕、陈祺敏、王俊荣、彭泉根、宋永波、刘玫、于海清

  【理由】

  从全球看,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这是其他制造业强国曾经面临的危机,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危机,即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制造业技能人才“质和量”的短缺,不仅加剧了技能人才的争夺,也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纵观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之路,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怪圈”。

  制造业发达国家,社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培训工作,美国的行业协会常常为大众提供政府政策、企业招聘以及培训咨询等多项功能。而日本在1992年就拥有105所全国性的职业培训机构和277家由地方政府开办的培训机构。龙岗的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在承担制造业技能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力量上较为薄弱,行业协会也并未广泛发挥作用。同时,智能制造具有工作界限模糊化、工作方式研究化、操作技能高端化、生产服务一体化的特点,决定其对掌握专业性、通用性、融合性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也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有着更高要求。

  龙岗区是深圳的工业大区,制造业是龙岗产业的核心支柱,区内聚集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为支柱的高新技术的产业群,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坚实基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约束都相继出现,制造业技能人才的不足,尤其是智能制造人才不足,对龙岗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龙岗200多万产业工人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近50%,技工占比仅21.4%(含持证11.4%,未持证10%)。技工结构极不合理,初级占71.1%,中级占17.3%,高级占8.3%,高级以上占2.3%,高技能人才数量较少,多为持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概括全龙岗区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四大问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且企业培训效果有待提升;重点产业、行业的技能人才支撑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技能人才需求、培养、评鉴、激励一体的技能人才发展闭环机制;对技能人才有“低学历”、“低工资”、“低水平”等成见,政策宣传力度不足。人才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办法】

  一、整合龙岗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助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来看,目前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师学院、龙岗职业技术学校等公办职业院校,都设有智能制造相关院系和研究机构。在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拥有一批民办培训机构,但其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鼓励公办职业院校为龙岗区企业培训智能制造相关技能人才,使公办培训资源向社会开放。

  1、制定政策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办面向企业的培训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

  2、将人才培养项目纳入街道、社区考核,引导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与职业学校、高校、培训机构沟通合作,结合“大职训”体系课程,利用辖区内技能大师工作站和技能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业务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等公益技能培训,向社会居民免费开放。

  3、支持区内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按照龙岗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学科设置,培养急需专业性人才,并给予专项补贴。

  4、支持公办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的实力与水平。鼓励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为技能人才提供一些国际上新技术的信息,并组织新技术的培训,同时增加一些专业性的培训机构,为技能人才的开发和培训提供多条途径。

  二、创新政府资金资助方式,激活人才自我提升需求

  龙岗已出台资金政策支持培训机构培训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传统的资助方式,获利的很多是各类培训机构,员工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顺应时代发展新特点,改革创新项目资金资助方式,使得企业和员工从中直接受益。

  1、政府可以组织开发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网上课程,鼓励企业员工线上学习,在龙岗区认可的职业培训机构设立考点,员工通过考试后,可以直接拿到政府的经费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接受培训和的员工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员工接受培训的动力,也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资金效能。

  2、加强企业员工培育的针对性,积极引导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汇集企业等用人单位培训项目需求,运用政府资助补贴等方式,合理降低服务机构面向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优质培训资源服务费用,鼓励企业等用人单位采购更加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服务。设立专项奖,对于用人单位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的,政府按照实际开展情况和效用给予用人单位奖励。

  3、加强对职业院校和高校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推动人才培养载体(例如经审核认定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输出基地等)与学校合作,每年吸纳一部分经筛选的学生参与实践培训,根据人才培养载体培育的人才规模和成效,给予人才培养载体相应的补贴,通过财政手段最终实现产教融合。

  三、加大宣传和建章立制的工作,破除思想障碍

  受基层、社会观念普遍鄙薄职业教育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读职业学校”的升学观念和“重白领轻蓝领”的就业观念,关心和支持技能人才的氛围尚未形成。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学校单方面主动热情,而企业出于经济效益、安全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对于接收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一头热、一头冷”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建议适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明确把行业企业同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作为重要内容,规范其权利与义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措施,真正能引导和规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实现教产协调发展、共赢共进。建议加大职业教育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提升其在政府和社会的地位,不能一味按照传统的义务教育、公办教学的理念,不能在“象牙塔”内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应把技能和“工匠精神”摆在教、学、考的核心,而不是基础知识的考核。

  同时,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参与”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和推行“双元制”培养模式,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使之成为助力我区高技能人才高地的主要来源地。同时,引导我区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相结合的职工薪酬制度,以更高质量就业调动职工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及时掌握培训需求与动态,按需组织行业技术培训

  区人力资源、经促、科创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与上级单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上级单位关于技术技能类培训计划和相关资讯,由人力资源局统筹时间安排,通过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微信群等渠道统一发布培训课程主题、讲座公告、培训邀请,让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接收到培训信息,引导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参与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同时科创部门积极与科技园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人才培训需求,联合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计划和组织更具前沿技术类、探索科技创新市场前景类的行业性培训,由行业协会或科技园区发布通知引导企业人才参与培训。五、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开发与协作,打造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龙岗区位于深莞惠城市圈几何中心,是当前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腹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龙岗应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依据“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原则,通过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开展科技人才对接、发展论坛、联谊联络等人才活动,实施引才、育才、政策、科技、信息五大联动,积极拓展人才来源渠道,提高龙岗区人才资源开发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应通过 “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与区域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等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提升龙岗人才平台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