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20250002
【提案人】第三界别活动组、孟丹、曹硕、李晓霞、刘建红、吕子康、陈学伟、杨笛
【意见建议清单】
建议一:以战略眼光推动可持续发展,高标准规划环罗山片区空间,致力打造成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高科技园片区。
补充说明:基于罗山片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要素,进一步规划产城融合空间,强化“创-研-居”一体化的功能单元,探索构建多层级互联互通的连廊交通网络,形成全新产城社区空间形态;引入多元业态,逐步实现罗山片区产业、生活、商业等多维度的有效互动;探索智慧化、低碳绿色的管理运营方式,挖掘开发、规划建设罗山片区绿色空间,提升配套环境品质,确保片区可持续发展。
建议二:加快罗山全域公园群建设,连通生态廊道,打造湾东智芯-平湖芯谷的区域生态人文绿环,服务平湖ICT产业核心,促进生活服务设施的品质提升和创新,使公园渗透产业空间,打造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态基底,丰富片区居民及科研人员的休闲生活,提供创新环境,提升幸福感、满足感。
补充说明:抢抓罗山片区建成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深圳平湖实验室)的重要机遇,加快为给重点产业片区发展提供高品质的城区配套环境,建议统筹开展罗山全域公园群的规划建设工作,推动区域内公园绿地、自然山林、滨水空间以及产业园区绿化空间的统筹布局,建成高品质融合渗透、舒适便捷、设施完善的罗山全域绿色开放空间。比如,研究湾东智芯-平湖芯谷生态廊道贯通方案的可行性,为实现深圳山海连城、构建龙岗科创产业走廊提供具体必要的规划依据和建设指引。
建议三:加快推进环罗山片区的交通畅达,结合罗山片区用地梳理,加快内、外交通通道建设,提升片区对外交通承载能力,完善片区交通微循环,引导更多绿色交通出行,塑造人车分离、舒适宜人,具有可达性的慢行出行环境。
补充说明:产业集聚将会新增大量岗位与产学研联系需求,对外通勤交通与就近的生活性交通出行需求将快速增长。建议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协调加快清平高速二期北段工程建设,加强与坂雪岗、松山湖等功能组团快速联系;建议区建筑工务署加快平大路提升改造工程、山厦路市政工程等内、外交通通道建设,提升片区对外交通承载能力,完善片区交通微循环。同时,内部功能区之间慢行可达性有待加强,建议利用道路两侧建筑退线、公园绿地打造舒适安全、连续便捷的慢行网络,引导更多绿色交通出行,塑造人车分离、舒适宜人,具有可达性的慢行出行环境。比如,加快推进1-6期公园群联通,在有条件时尽可能新建慢行连桥,配合公园内部道路、市政慢行系统,使公园群畅通循环。
建议四:统筹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盘活土地效益,引导罗山片区公共绿地、滨河空间和贡献公共用地有序开发。
补充说明:现状罗山片区被广深铁路分割东西两个片区,其中东片区以产业为主、西片区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主,通过生态公园和廊道的建设跨越广深铁路可以有效解决打通人流和信息流,建议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在合适路段(如平大路、元西路、富华路、平龙路、中环路和富安大道)设置跨广深铁路生态廊道,解决东西两侧联系。
建议五:用好用足人才政策,尤其是关系到吸引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相关的子女教育、人才安居等加分类政策,必要时应按需求进行适度倾斜、灵活调整,有针对性地持续服务好本片区需要留住的高科技人才,也吸引更多更好的国际化人才落户。
【案由及说明】
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有别于传统产业园区,必然是生态、生产与生活三者紧密依存相互促进的产城融合——健康生态是基础、持续生产是动力、美好生活是目的。第26届深圳高交会期间,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深圳平湖实验室)宣布建成,深圳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该平台所在的平湖罗山片区,是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也是平湖北部新城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市级科创园区型重点区域,更是龙岗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阵地。当前,环罗山科技园片区的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对比国内外先进园区以及“三生”协同发展的支撑要素,环罗山片区在区域环境、内外交通、城市更新和高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亟需补足短板,以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建议依托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立足罗山片区生产、生活、生态实际,前瞻谋划,加快探索环罗山科技园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