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龙岗总支、陈惠东等委员:
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20200015号提案《关于多举措提升创新驱动支撑力的建议》由我局主办。结合各汇办单位反馈材料,办理意见如下:
一、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规划。在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起草完成《龙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龙岗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要点。从高新区定位、发展路径、产业提升和空间优化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形成《深圳国家高新区龙岗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现状调研报告》。高质量推进勇当先行示范区建设排头兵“深调研”工作,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在龙港两地有效流通”“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难题”等方面深化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二是加强科技抗疫政策扶持。落实深圳市《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全市各区率先出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扶持,深挖科技企业创新潜能,累计受理申报项目93项,并组织申报市级技术攻关项目67项。目前,已立项扶持13项,扶持金额1442万元,如支持亚辉龙生物研制的高通量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科亚医疗构建的精准筛查智能诊断平台,已在多地推广应用;云天励飞研发的AI红外测温系统,获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点赞。三是出台专项政策。区工信局出台了《龙岗区关于加大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若干措施》《龙岗区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双十二条”,从降低企业用地用房、用水用电、人才住房、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措施。另外,从实现实体经济企业税负合理降低、产业服务精细化供给、规范产业用房租赁行为、产业载体质高价优等四个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深圳市龙岗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二十三条具体措施,全方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通过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有力提振辖区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对企事业、社会组织的人才引进及科技创新资金方面的政策扶持主要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区金控公司运营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性投资引导基金”也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中小微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发展等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新兴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民生事业和城市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大。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深龙府办规〔2017〕3号),我区2016年至2019年预算安排经济与科技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38.40亿元,实际累计支出38.11亿元,从2016年支出4.1亿元,2017年支出10亿元,跃升到2019年支出12.1亿元。2016年至2018年专项资金增长比例高于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二是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效果明显。2016年11月,我区出台“深龙英才计划”政策,我区2016年至2019年预算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共9.25亿元,实际累计支出9.02亿元,从2016年的0.46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4.41亿元,近4年呈现每年高增长的态势。截至2019年,全区共认定深龙英才1162人,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39个,团队数量位居全市第二。2020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安排4.58亿元,支持人才优先发展,在人才补贴、创新载体综合保障、创新创业团队资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
三、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是布局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国家级集成电路测试验证中心建设,与平台运营方签订委托运营协议,场地装修工作正在抓紧推进中。聚焦龙城实验室建设,组织调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成功案例,与华为、比亚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多次深入研讨,力争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规划。二是实施国高梯队培育。全面分析整理12万家企业数据,按照知识产权、产品领域、成立年限等标准划分八大培育梯队,其中筛选3414家作为本年度重点发动对象,提供高匹配度的跟踪培育服务。统筹实施《龙岗区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方案》,将年度申报任务量化分解至各街道,联动组织18场专题培训活动。全市首批国高申报工作已于6月6日启动。三是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加大力度推进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扶持,上半年共投入扶持资金135万元,厚植科学普及土壤,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后备军。紧抓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上半年共资助工作站5家,扶持金额250万元,推动高端智力与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等稀缺人才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高水平人才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加快引育创新人才
一是优化调整“深龙英才计划”。落实上级人才工作有关要求,加强与上级人才政策的科学衔接,开展“深龙英才计划”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优化调整“深龙英才计划”政策体系,促进人才政策与科技、产业政策的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二是加强人才综合服务保障。夯实孔雀计划展示交流中心功能,支持深龙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等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精准链接各类优质市场和社会资源,推动“人才贷”项目常态化,助力科技人才和企业发展。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关爱等服务支撑,为人才营造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积极引进创新人才。我区对引进和培育的国家、省、市各级高层次人才,按照创业类人才上级奖励补贴额度1:1给予创业资助,创新类人才上级奖励补贴额度1:0.5给予创新资助;对于引进的深圳市“工匠之星”技能人才,按照上级奖励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其他高技能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分别可获得一次性2万元、1万元的奖励,通过实实在在的人才资助,引进和扶持各类人才在我区创新创业。2017年至今,我区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442人,现有高技能载体项目15个,开展技能培训39862人次,核准通过951名专业技术人才初次职称认定,预计到2021年底,全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均将达到35%以上,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是不断打造高端人才发展平台。我区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80万元和50万元资助;对在站博士后人员,每人每年给予12万元生活补贴(总额不超过24万元);对出站后在龙岗区工作服务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每人给予30万元科研和生活经费资助。2017年至今,我区现有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实践基地20个,集聚在站博士后约100人。同时,我区积极承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努力把大赛打造成为展示、发现和挖掘前沿科技创新项目价值的平台,促使龙岗成为国际高端人才新的聚集地,2016年至今,已有22个参赛项目落户我区发展,占大赛全市落户数的55%,为我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新的动能。
五、优化企业服务
一是创新云端服务。2月以来,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云端科技服务,联合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龙岗知识产权联盟和相关街道、园区等,连续举办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价值专利培育、企业商标品牌预警保护、孵化器运营单位如何应对疫情影响等专题系列讲座18场,吸引1400多家科技企业在线观看。二是强化暖企行动。建立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分片派出专人实地对接,针对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等分类设计调查问卷,“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研发、生产所需防护设备、物资和研发材料供应等问题。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不见面审批,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项目管理业务全流程实行网上办理,如有必须提交纸质材料的,通过快递提交或待疫情结束后按规定补交。发动各类创新载体为企业减免租金和停车费,协调中海信科技产业园对新入驻企业给予最长半年免租期,目前全区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园在内的各类园区累计减免企业租金逾4.2亿元,惠及企业2.1万家。三是加快推动建设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工作。截至目前,全区755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网上申办,100%的事项现场办理可实现一次办,83.4%事项可实现零次跑动。推行商事登记“秒批”改革,个体工商户登记审批时间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5分钟。推进政银共建智慧港湾建设,在建设银行龙岗支行开出首张“秒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全国首创携手“美团”“饿了么”推出互联网平台公司免费证照帮办服务。全市率先推出政务服务主题办EMS便民信封,实现全流程在家办事。
专此函复。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
202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