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政协 > 提案工作 > 提案答复

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2020001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12日 来源:龙岗政协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民盟龙岗总支、游璠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双区”建设机遇下,龙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并根据龙岗高质量发展现状和我局工作情况,现就该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待香港平稳后,联动打造深圳“东进战略”升级版的建议

  (一)加大深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力度

  一是依托国际大学园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重要平台。全区借助国际大学园在促进深港科技教育资源交流合作方面的基础和优势,持续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目前,国际大学园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驻区高校,组建完成机器人研究院、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正在加快龙城实验室、聚合物产品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选址落地方案研究。

  二是依托深港国际中心等重点项目建立深港两地人才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深港国际中心作为我区打造东部中心核心区和城市新客厅的新地标,计划建设集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青年合作创业中心、国际演艺中心、高端酒店、国际教育及办公、商业、旅游、科普展示、公寓以及公园于一体的项目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可成为深港高端人才创业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深港国际中心“深圳露台”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东西各区公共配套设计概念方案计划在8月底之前完成。

  三是持续开展深港教育和医疗交流合作,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国际大学园为基础大力推动港澳台知名高校和境内外名校合作共建高校。目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3所已开办招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音乐学院以及配套建设的科研共享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目前已经成功开办深圳市伊思顿龙岗书院、深圳市珊蒂泉外国语学校两所高端国际化民办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在过渡校区顺利开学,引进哈罗公学来龙岗开办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领军品牌中国枫叶教育集团落户龙岗。进一步促进深港优质医疗资源交流合作,大力推进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推动引进香港名中医诊疗中心和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加快推动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

  (二)探索并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深港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对开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指导作用。依托“十四五”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进一步策划深港科技创新方面重大思路、重要项目和重点平台。起草《龙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编制《龙岗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要点。在《龙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战略,依托“一核心五节点”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港国际中心等主要平台,积极引入香港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要素,加快研究探索与港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规则衔接和政策突破。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对深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培育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团队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促进我区与港澳等地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人才认定方面,目前全区已经认定创新创业类深龙英才6个批次254人,占全区认定总数的17.3%。在资金扶持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共资助31个创新创业团队,使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共计2.34亿元。已受理创业领军人才场地费用补贴20项,正在开展项目审核和考察;接下来还将开展创客个人和团队配套资助、青年创业人才场地租金补贴项目。

  三是加强高水平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的引进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区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在我区落地,进一步对外宣传龙岗在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做好创新创业服务方面的基础和愿景,有助于吸引港澳更多优质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来我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成功争取今年的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首次落户我区,正积极筹办深创赛龙岗区预选赛,创新“多主体联合办赛、多平台融合办赛”形式。认真做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龙岗组团工作,力争全面展示我区人才政策和双创环境。

  (三)加强龙岗与香港的交通联系

  龙岗建设深圳东部中心,需重构城际网络格局,强化市域(际)快速联系。龙岗规划提出“在区域轨道交通框架体系基础上,构建以轨道站点为枢纽的快速公交接驳体系的总体思路”。一方面新增龙岗高铁枢纽,引入深河高铁,形成高铁+城际综合枢纽,提升龙岗枢纽能级;同时结合深圳(罗湖)枢纽提升意向,争取高铁引入深圳东站;积极推动深港西进西出和东进东出,缩短龙岗与香港的时空距离,依据香港2030+规划,推动香港在新界东北打造的科技发展带,通过莲塘口岸延伸到罗湖莲塘进而向龙岗延展,形成香港的科技金融服务、罗湖莲塘新兴产业服务、龙岗制造业科技创新服务的衔接。

  二、关于以龙岗为核心打造“深圳北部智造硅谷”,率先打响深圳先进制造业与产业发展空间保卫战的建议

  (一)全面梳理龙岗区的产业资源和产业空间,保障产业用地用房供应

  一是高标准开展《龙岗区产业发展及空间规划保障策略研究》,系统梳理龙岗的产业现状及空间基础信息、产业空间规划,分析产业现状及规划产业空间匹配度,校核优化龙岗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研究构建与产业目标相匹配的产业配套体系。在空间保障上,计划按照总量研判、单元分配、释放路径、项目谋划、实施计划五个层面逐渐深入分析,形成与实际用地及规划情况紧密衔接、逐级传导分解、面向实施的产业空间保障规划,最大限度增加我区产业空间,全力保有低成本空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开展全区产业用房普查工作。目前我区已经在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对全区产业用房情况开展普查。通过系统性普查工作,已全面掌握全区产业用房及入驻企业信息,为下一步龙岗区保障产业发展空间、精准施策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接下来,我区计划将普查工作延伸到产业用地、产业用房、产业园区、企业及从业人口等信息数据,由核查基础信息向更关键信息深入,争取实现全区产业资源(产业用地、产业用房、园区、企业及从业人员)全覆盖,为产业空间的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是大力推动对全区产业空间精准管控。目前我区正在研究编制《龙岗区产业(制造业)空间保障专项规划(2020-2025)》,在全面梳理现有产业空间和各片区企业集聚程度和经济贡献能力基础上,统筹全区工业用地总量及M1/M0管控分区,科学划定保留提升区、整备及连片改造区。进而提出龙岗区产业空间总量管控目标,建立产业空间的管控平衡机制,规范产业建设项目审批规则和标准,制定产业用地长效供应的保障机制。以“刚弹”结合并用的方式,保障一定时期的产业空间总量,减缓产业用地缩减速度,合理有序、分区分类开展全区现状产业用地转型升级,解决龙岗产业发展的空间紧缺问题。

  (二)全面推动“4+9”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全市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一是打造世界级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载体,统筹片平湖、甘坑等重点区域优质资源,强化与周边区域的协调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研发制造企业的现代化园区,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汇聚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构建高端科技创新环,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高质量的品质城区。依托大运新城承接全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国际文体活动交流职能,联动龙岗中心城打造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串联宝龙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盛平—龙园片区、龙西—五联片区等重点区域,打造东部高端科技创新环,形成深圳东部极具创新特质、产业基础、生态魅力、文化活力的品质城区。

  三是高标准推进其他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大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等11个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整体统筹力度,明确各片区核心启动区,率先进行重点规划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域发展。

  (三)优化先进制造业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区已完成“十四五”期间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专题研究,积极推动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为促进各街道、各园区精准定位、特色发展,支持辖区先进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跨界融合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全区正按如下思路推动产业空间格局优化提升: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西龙岗(坂田、布吉、吉华、平湖、南湾共5个街道),围绕坂雪岗科技城形成一核多点的分布格局;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产业集群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龙岗(横岗、园山、龙城、龙岗、宝龙、坪地共6个街道),以宝龙科技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区为载体,逐步形成产业集聚;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坂雪岗科技城、宝龙科技城、平湖罗山中国医学科学院三大产业载体集聚;创意生活产业集群则进一步强化其沿布龙路—龙岗大道沿线集聚发展格局;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则依托东部环保电厂、生态主题公园、深能环保总部基地进行布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则在全区内分布,依托各街道现状发展基础,在各重点片区内形成集群的格局。

  三、关于建设“龙岗国际科技人才港”,通过优质配套服务聚集高水平人才,逐步带动区域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调整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落实深龙英才计划,计划提出建立A、B、C、D、E五个层次的纵向人才梯队,同时按照创新创业、企业经营管理、金融、教育、医疗卫生、高技能、文体旅游、文化创意、社会工作等领域横向对人才进行综合认定。今年以来,我区一方面加快落实上级人才工作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对在深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补贴。另一方面,加强与上级人才政策的科学衔接,开展“深龙英才计划”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优化调整“深龙英才计划”政策体系,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二)完善人才生活等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人才综合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国际化学校建设力度。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需求,解决国际大学园、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高端人才子女国际教育需求,近年来我区加大推国际化学校的引入和落地力度。已经成功开办深圳市伊思顿龙岗书院、深圳市珊蒂泉外国语学校两所高端国际化民办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在过渡校区顺利开学,引进哈罗公学开办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领军品牌中国枫叶教育集团落户龙岗。

  二是为国际人才集聚龙岗提供更加国际化、便利化、人性化政务服务。夯实孔雀计划展示交流中心功能,支持深龙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等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精准链接各类优质市场和社会资源,推动“人才贷”项目常态化,助力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发展。完善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关爱等服务支撑,为人才营造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关于建设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水平的建议

  (一)结合我区产业布局,整合谋划龙岗国际大学扩展区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各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加快推动深圳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选址、预选址相关规划调整、土地整备等相关工作。同时,为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全区正在整体谋划龙岗国际大学园拓展区的建设目标与整体空间布局,目前已梳理可为高等院校进行选址的备选用地,为引进或创建知名高校提供空间载体,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的进驻数量与办学规模。下一步还将持续完善深港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业创新融合,加强龙岗与香港的人才交流。

  (二)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职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我区职业技能提升方案

  今年以来,我区根据上级关于职业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龙岗实际编制完成《深圳市龙岗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通过实施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行动、“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等九大行动,提升我区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增加技能人才数量。对于引进的深圳市“工匠之星”技能人才,按照上级奖励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其他高技能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分别可获得一次性2万元、1万元的奖励,通过实实在在的人才资助,扶持各类人才在我区创新创业。

  (三)加快推进国家级产教融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研究编制《龙岗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方案》,目前方案已经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区重点企业、学校等单位的调研,梳理我区推动产教融合试验区建设重大改革事项、重点项目以及重要政策,形成相关项目库和政策包,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产教融合重大平台、重点机构和重要政策在我区落地。

  五、关于与香港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高标准推进“龙港科学园”建设的建议

  (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打造一流的科学基础设施和平台

  一是推进成立名校—名企联合实验室,建设龙城实验室,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要研究方向,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共同打造,开展多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科学基础设施和平台。二是依托高校国际化科创资源,加强与香港其他院校及斯坦福等国际顶尖大学合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创新研究院、聚合产品工程研究院等应用型研究机构。三是瞄准行业需求,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布局深港科研基地、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加快建设港中大科技孵化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四是依托龙岗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积极拓展集展示、交易、在线、投融资“四位一体”的网上科技市场平台,加快平台与广东、港澳等省级、跨区平台的连接,争取设立深圳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二)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加快推进坂雪岗产业集群承载区规划建设,支持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我区以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载体,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支撑该战略构想,在重大产业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等方面给予坂雪岗科技城更多支持。

  我区围绕全市对于龙岗打造坂雪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区的要求和定位,结合我区产业基础、城市功能、空间规划等实际情况,加快启动坂雪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承载区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在认真研究借鉴光明、松山湖等重点园区的工作模式,并与东莞临深片区规划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初步形成“市级统筹,市区联动、高位推动”工作思路。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决策和协调层次,全面加快推进坂雪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规划建设工作。

  (三)提高我区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是大力支持优质运营机构与我区产业园区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园区服务企业,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区产服集团正在大力推动大运AI小镇规划建设工作。

  二是进一步优化旧工业区综合整治体制机制。制定《龙岗区旧工业区增加辅助性设施类综合整治改造升级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龙岗区旧工业区增加辅助性设施类综合整治改造升级的适用范围,细化综合整治的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龙岗区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工作,显著提升了园区改造升级的积极性,使园区更适应现代科技企业研发生产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园区,我区将给与星级园区认定及资金扶持。

  衷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对我局工作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

  此函。


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8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