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小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向地下要空间、加快打造立体发展新龙岗的建议》提案收悉。此提案由我局主办,区住房建设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区轨道办汇办。经认真研究,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龙岗区地下空间利用总量约400万㎡,地下地上开发比例约1%,分别位于全市第4、第6。随着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龙岗区定位由城市副中心提高到市级中心,蔓延式、粗放型、平面化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建设新要求,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已势在必行。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是改善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龙岗区“深圳东部中心”及东部“城市新客厅”的重要途径。
在市、区党委政府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积极推进规划国土管理改革,探索地下空间开发新模式,用改革的方式释放土地红利,促进实现更大的发展,也为立体城市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撑。
一、以总体规划统筹,系统性谋划地下空间发展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增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我局结合《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2018年完成了《龙岗区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全域全要素的地下空间统一摸底,并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法定图则及土地出让条件,以法定化方式实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与既有的国土资源、土地开发、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为地下空间开发、立体城市建设提供上层次支撑。在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局进一步将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与城市设计、法定图则及项目土地出让合同相结合,针对片区及具体地块以法定化的形式提出地下空间开发要求,确保相关地块按总体规划进行落实。目前已运用的项目有深港国际中心、大运枢纽、大运中心开发再利用项目等,其中深港国际中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地下须建设约1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需要结合总体规划、详细蓝图等上层次规划要求整体打造、统一运营,同时要求地下商业空间应与轨道16号线龙城西枢纽站点互联互通,确保地下空间的通达性。
二、以轨道站点片区为试点,探索城市立体开发新机制
对标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优秀案例,多为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重点片区地上地下空间立体高效利用为重点的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目前,我区已建成轨道3号线、5号线,轨道10号线将要通车,正在建设轨道14号线、16号线,有4条国家铁路和5条规划为城际线,已形成大运、平湖、深圳东站、深圳坪山站等多个交通枢纽,依托轨道站点探索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依托商业连廊、公共通道、地下公共空间探索空间一体化连接,综合利用现有国土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形成全面推进城市立体开发的新局面。其中,我区正在以大运枢纽、平湖枢纽建设为试点,打造“站城一体化”建设样板。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局于2018年3月编制了《大运新城城市设计及实施方案》,提出在龙岗大道与龙飞大道交叉路口地下空间800米范围内,规划有大量商业和公共服务空间,意在打造集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中央十字街”,营造公共服务空间与商业空间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2020年3月9日该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议,会议肯定了该成果提出的大运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根据会议工作部署,我局针对地下“中央十字街”步行空间等设计要求多次与市地铁集团对接,目前初步达成一致意见,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做好预留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我局于2019年7月编制完成了《龙岗区轨道枢纽核心区立体开发指引研究》,以大运枢纽及平湖枢纽为试点,探索核心枢纽地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新机制,确保枢纽核心地区的高标准、高效率建设运营。在政策法规层面,提炼借鉴相关国外政策规范优点,从用地功能混合细分、建筑退线、覆盖率以及容积率激励政策等方面给出修改建议,形成《龙岗区轨道枢纽核心区立体化法规优化指引》。在规划设计层面,对标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枢纽开发案例,从功能的混合性、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节点的景观性、公共网络密度的合理性、公共廊道连接的舒适性、交通换乘的便捷性等层面建立一套更深更细的设计技术标准,形成《龙岗区轨道枢纽核心区立体化空间设计指引》。在实施管控机制层面,从主体统筹、开发时序、部门衔接等环节提出解决策略,结合总设计师全流程负责制,形成《龙岗区轨道枢纽核心区实施管理指引》,综合从多维度探索站城一体化开发运营新机制。该成果在编制的过程中已运用于大运枢纽规划设计中,尤其该成果提出的实施管控机制得到了区政府的肯定,并于2020年3月9日成立龙岗区大运枢纽总指挥部,负责协调各相关单位落实总体规划等要求。
三、探索三维土地管理,提供良好的地下空间开发环境
我局正在积极对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的各项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并因地制宜推进落实。目前,我市正在通过容积管理、三维地籍和分层登记管理、标定地价鼓励机制等方式推进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和投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地下空间开发市场运作环境。一是我市2019年修订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已在国内率先引入“容积”概念,即地块容积率=(地上规定建筑面积+地下规定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将地下空间中的规定建筑面积纳入“容积”统一管理,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率。二是我市正在开展三维土地管理运用研究,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产权制度,将城市地下空间全面纳入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地下空间供应制度,推动地下空间分层确权登记。三是最新《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明确,地下空间修正系数是地上建设用地的0.3,以相对优惠的地价激励用地单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实施的良好运作环境。目前容积管理及地价测算规则实施以来,我区已在多宗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地下空间开发要求,并且采用最新地价测算标准针对地下空间开发指标进行计算。
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消除错综复杂的市政管网
2019年,区住房和建设局编制了《龙岗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详细规划(2016-2030)》。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龙岗区地下空间,激活地下空间活力,按照住建部“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的建设原则,结合当前综合管廊建设趋势及运营经验,依托重点片区开发、道路新改扩建、城市更新、城中村综合整治及管线新改扩建等建设实际,对龙岗区地下综合管廊详细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为合理有序开发我区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在地下综合管廊详细规划实施以来,我区积极落实管廊建设各项任务要求,全区已开工建设综合管廊国际低碳城启动区、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坪地电缆隧道等3个项目,共计约11.5公里,完成管廊主体结构建设约5.19公里。其中,国际低碳城启动区综合管廊项目长约2.09公里,已完工约1.78公里,一期工程管廊主体已完工,二期正在进行管廊主体施工,完成形象进度80%。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综合管廊项目长约5.15公里,已完工约3.41公里,正在进行永勤路段管廊施工。坪地电缆隧道综合管廊项目长约4.26公里,2019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富坪路段管廊施工。2020年,计划新开工项目为轨道14、16号线共建管廊,共计约41公里,目前正在进行绿化迁改、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等手续办理。
综上所述,针对您提出的“科学统筹,科学规划,积极向地下要空间、要发展,加快打造更有深度、更加立体、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龙岗”建议,我局正在有序推进中。相信通过多维度的探索和实践,打造立体化的新龙岗指日可待。
感谢您对我区规划资源及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
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