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完晓梅等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以及龙岗区社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在深圳市龙岗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00058号《关于将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创建成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的建议》收悉,按照办理分工,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为主办单位。该件由我局和区发展改革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根据各自职责和权限,分别办理和答复。现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全区及南湾街道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近年来,我区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对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辖区老年健康水平有效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51家,其中公立医院14家(包括市属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22家,门诊部103家,中医馆17家,个体诊所809家,社康中心130家,医务室30家,其他机构26家,老人可就近享受卫生健康服务。
截至2019年末,南湾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家,其中医院3家(市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区第七人民医院)、社康中心17家,占全区机构总数的8.8%;共有可供应床位1329张,占全区床位总数的12.7%,每千人口床位为5.7张,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8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含助理)3.7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89人。南湾街道现阶段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每千人医疗资源基本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辖区居民就医需求基本能满足。
二、健康管理及中医药服务工作情况
构建健康管理服务闭环。我区以若干个街道为单位,将服务区域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基层医疗集团负责,分别组建了龙岗中心医院集团,筹建了龙岗区人民医院集团、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健康管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康复护理等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中医药服务示范区。筹建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牵头,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七人民医院,及上述医院所属社康中心共同组成的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充分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技术支撑及辐射带动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做实做优基层中医药工作,做大做强中医龙头。创新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在社康机构设置治未病服务站,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共享中医治未病大健康服务、共享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药服务、共享慢性疑难疾病中医特色服务。
三、养老服务工作情况
近年来,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新模式,扎实推动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区民政局将按照《关于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部署要求,推动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和创新型发展。
一是创新五级联动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建立完善区级长者服务指导评价中心—街道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室—居家长者养老床位五级联动养老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优质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和企业,承担街道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运营,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区民政局将会同南湾街道加强对早禾坑工业区养老服务点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为老人提供老年教育、情绪疏导、文化康娱、短期托养、康养结合、日间照料、助餐等服务。
二是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设施建设规范”“质量评价规范”“人才配置规范”“质量监管规范”“长者食堂服务规范”等于一体的标准化体系,推动街道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小区长者服务点、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加强早禾坑工业区长者服务室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早禾坑工业区区位、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全面发展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局面,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培育、打造一批养老服务品牌。
四是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龙岗分院,依托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为包括早禾坑工业区在内的全区街道、社区、小区及居家养老服务培育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突出、敬业奉献的高素质养老服务队伍,满足养老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局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老年人医养服务水平。一是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区累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50123人,建立家庭病床250张。二是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签约工作,辖区12家养老机构、39家建成运营的“夕阳红”项目与就近社康中心签约,老年人可就近享受医养融合服务。三是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并给予健康指导。从2020年起,将老年人免费体检范围放宽到60岁以上户籍老人和65周岁以上常住老人。2015年至今,全区累计免费体检老人数达180293人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52983份。四是社康中心为老人开通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等确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需求。五是推动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区第七人民医院简竹社康中心是一家以“老年保健、临终关怀、医养融合”为特色的大型一类社康中心,现已取得市卫生健康委的登记批复。目前正积极推动区第六人民医院二期、区第二中医院等2个“医养结合”项目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五、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情况
我区养生旅游资源匮乏,目前全区以医养为主题,具备参观、体验及服务配套的旅游景区或医疗服务机构不多。除龙岗中医药博物馆外,没有更多的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没有医药工业游线路,未形成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更没有相应的旅游接待及收入。建议以市场需求和区域文化建设为导向,因地制宜,挖掘该产业园区医养健康与旅游资源,打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按照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南湾街道早禾坑工业区创建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的创建。条件成熟,将协助园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旅游推广平台。
六、《深圳市龙岗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3)》的有关工作举措
吉厦早禾坑工业区位于南湾街道南部,紧邻地铁三号线和龙岗大道,交通区位良好,周边有梧桐山等生态资源,居住环境宜人。从规划上看,片区处于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现状为旧工业区,产业现状以制造、仓储、物流等业态为主。区发展改革局牵头推动建设龙岗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关工作,于2019年印发出台了《深圳市龙岗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3)》(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工作思路,接下来全区拟按照“全区—街道—单元”三层级制定产城融合发展策略,推动具体工作和项目落实。目前,《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南湾街道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提出若干工作举措,其中与提案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提升南湾街道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对片区打造医养结合健康小镇具有重要意义。《行动计划》提出,街道要大力推进医疗事业建设,协助推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和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的改扩建,以及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的迁址重建。目前上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行动计划》提出全力推进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分步推进75个住宅小区“正本清源”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通过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有利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融合,对于片区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医养结合的健康小镇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
三是探索用地空间拓展。《行动计划》提出南湾街道要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开发,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其中生态片区探索基于生态优先的适宜性精明开发,通过用地清退、功能转变等多种方式处理生态线内建筑。考虑到提案提到的片区处于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建议充分参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等部门的意见,合理选择片区开发模式,推动片区及周边区域进一步提升产业和城市功能。
七、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有关要求
2019年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就有关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提案提出有关“创建医养结合型健康小镇(产业园区)的建议”,若设立医养结合机构的,需符合上述文件要求,并根据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类型、性质、规模等向卫生健康、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或备案。同时,根据《广东省“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粤卫〔2017〕153号)文件精神,进行医养结合规范化建设,强化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医健康管理率、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设置老年病科和护理型养老床位等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实现辖区健康老龄化。
再次感谢你们对龙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心指导,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函复。
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