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兴建地铁连廊(通道),实现大运新城片区轨道交通与功能区无缝衔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背景情况
根据市规土委最新一版正在编制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简称《线网规划》,未正式公布),本次轨道线网规划共33条线路,9快24普,总长约1335公里。龙岗辖区内将形成约291公里的城市轨道线网,包括4条市域快线和10条普线。市域快线分别为14、18、21、33号线,在龙岗辖区总长约119公里。普线分别为3、5、10、16、17、19、23、25、27、31号线,总长约172公里。
根据新版规划,大运新城片区将拥有3、14、16、21、23、33、10号线东延、深惠城际等轨道线路,其中3号线已建成运营,14、16号线已纳入我市轨道四期建设规划,拟于下半年正式进场施工。
大运枢纽将汇集3、14、16、33号线等线路,将成为龙岗中心城的门户枢纽,其将与14、16号线的建设同步实施。
二、提案落实情况
截至目前,我区各相关部门对于大运新城片区地上廊道或地下通道规划建设等方面正在或拟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区轨道办正在开展《龙岗区14、16号线站城一体化开发研究》及《龙岗区大运枢纽站城一体统筹研究及详细设计》,这两项研究中含有大运片区重要枢纽、站点与周边地块进行站城一体化研究的内容,并将与市级层面正在开展的14、16号线及大运枢纽设计相结合,届时将利用该成果协调市、区两级层面共同打造一个高度站城一体化的大运新城片区。
(二)市规土委龙岗管理局已开展《大运新城整体城市设计》编制。本次城市设计着眼于优化交通体系,包括慢行系统和片区微循环研究,着重提升大学园、深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与大运中心周边地区的交通支撑和疏解能力。统筹空中、地下、地面空间,以地下通道、地下商业街的形式与空中连廊、地面林荫步道构成有机组织,将周边功能融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周边地区的交通组织,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三)市规土委龙岗管理局组织编制了《龙岗区大运新城片区地下空间试点规划》,并于近期征求意见。该规划对大运新城片区地下空间的现状、发展趋势、发展目标、规划方案、管控指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后续大运新城片区地下空间的规划实施、开发模式等提出建议,该规划一旦正式被采纳,将对未来地下通道或空间开发的建设提供明晰的法规依据。
(四)区城市更新局正在开展大运枢纽周边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区域城市设计,为改善枢纽站周边地上地下空间不衔接,立体空间与交通节点不对接,立体空间与周边建筑的空间组织较差等问题,后续将以“建设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立体空间,建设竖向分层立体、横向互联互通的城市空间系统”为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城市更新地块与枢纽站、城市更新项目地块间的立体空间。大运新城片区内目前有 8 个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共计拆除重建用地面积约 83 公顷,涉及多个轨道站点,将严格落实《大运新城整体城市设计》成果要求,同时鼓励临近轨道站点的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尽可能兴建更多的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
(五)目前,我区正在龙城广场片区开展地上廊道的试点建设工作,打造将整个片区立体慢行交通体系,相关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六)关于委员提出的在龙飞大道和青春路的交界路口修建一个环形地上连廊,将周边四个重点功能区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建议,经核实,目前龙飞大道规划有轨道21号线,如现在建设将可能与之产生冲突,现状过街需求可通过平面方式解决,未来将结合21号线的建设同步开展相关工作。
三、办理结果
轨道14、16号线即将进场建设,建设期为4-5年左右,后续还将有一大批规划轨道线路需要建设,而大运新城片区多个地块正在或拟将开发建设,这给了我区宝贵的机会可以同步实施地下空间开发和与轨道的连通,因此各相关部门正按照计划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力争将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建设之中,以实现大运新城片区轨道交通与功能区的无缝衔接。
感谢您对轨道规划方面提出宝贵建议,诚望继续予以关注与支持!
专此函达。
龙岗区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