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市住房建设局坚强领导下,在局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高标准推动住建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实现预期目标: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正式入驻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全年建筑业上报产值破千亿元全市第二,新增落户建筑业企业22家。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8万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首批10个城中村整治提升试点项目已全部完工6个整体形象进度约96%,加装电梯完成联审203台数量全市前列,燃气“瓶改管”圆满收官。安全生产迈出新步,AI赋能施工安全监管,全区累计33个建设工程项目推广运用“无人作业”智能建造技术,施工效率提高约93%;全面启用“非居用户可燃气体浓度监测预警系统”防范化解燃气风险。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以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筑业绿色低碳智能化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建筑产业集聚发展“蓄能聚力”。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建设取得新进展,总部基地一期总工程形象进度达46%,园区展厅已建成,一栋2、3、8、9单元已封顶;智能建造产业园工程形象进度达73%,力争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AI赋能建筑业迈上新台阶,制定出台《龙岗区打造数字赋能建筑业应用场景工作方案》,挖掘推动20余个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数字赋能建筑业应用场景实施,促使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智慧管理、安全监管等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用;协助中建海龙等头部企业与小库科技等优秀AI企业深入合作,助力龙岗建筑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精准招商取得新成效,成功推动中建西南院等优质企业落户龙岗,全年新增落户建筑业企业22家,全年建筑业上报产值破千亿元全市第二。二是数字科技赋能推动“好房子”建设成效凸显。龙岗建造“好房子”再添“双引擎”,龙岗受邀在中国住博会上介绍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产业集聚发展赋能“好房子”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及做法,并揭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两大平台;成功举办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数字赋能建筑业大会,两大平台正式入驻生态智谷。大力推广全屋智能,发布实施全屋智能配套技术指引,推动全屋智能在公共服务项目及保障性住房的全面应用;加快试点建设,梳理挖掘全屋智能应用项目60余个(已应用项目8个、正在实施项目26个、潜力项目31个),总投资约2.6亿元。探索数字家园平台建设研究,以“科技改变群众居住痛点、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和数据资产归集管理”为导向,结合既有建筑BIM建模和全屋智能试点改造工作,融入4T、BIM+数字孪生等前沿理念,梳理形成数字家园平台建设初步方案,明确“1+1+3+4”的总体方案架构。三是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断强化源头审批管理、过程技术指导、政策宣贯推广,全年新增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26个、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440.49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22个、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82.71万㎡。加强BIM技术应用,强化源头管控,2024年共计55个新建建设工程上传BIM模型。
(二)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抓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向好发展。制定印发《龙岗区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一是全力推进房地产销售。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工具箱”,积极开展好房品鉴会和专场宣传推介活动,打造我区近年来首个“开盘即售罄”项目,全年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4%。二是精准推动商办用房去化。专项制定《龙岗区推进商办用房去库存降空置专项工作方案》, 超额完成2024年我区商办用房去化任务目标,完成率约157%。三是抓好固投“颗粒归仓”。聚焦招拍挂、新开工等重点项目,提前谋划,及时推进,通过走访项目现场、座谈调度等方式深走实抓促进固投应统尽统。四是预售资金监管及白名单工作稳步开展。严格落实预售资金监管标准,确保商品房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全年累计签订监管协议75份。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高效运行,2024年全区进入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共计39个。五是“保交房”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保交房”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厘清项目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创新施策,推动项目正常复工复产和房屋交付使用。
(三)以真抓实干惠民生为重点,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是全力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多层次广覆盖筹建供应保障性住房,全面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渠道,通过新供应用地、公共设施配建、存量房屋筹集等方式,全年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78万套、基本建成4174套、竣工4412套,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7383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圆满完成宝荷欣苑二期安居型商品房项目745套房源配售工作,顺利促成5位院士签订四方入住协议,成功入住港中深院士科研中心,累计面向122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专项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1178套,发放各类住房补贴约6806.61万元;千方百计妥善处理黄阁翠苑、嘉欣园及凯欣园等历史遗留政策性住房问题,全年累计完成历史遗留住房补建档1691户,权利人变更57户。全力推进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成立龙岗区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明确分工,强化沟通协作,2024年“深装易”平台累计发放补贴金额5551.35万元,线下卖场累计发放补贴金额2749.43万元。二是“百千万工程”改善人居环境。聚焦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11项任务,印发《2024年龙岗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梳理分工、明确重点、聚力攻坚。城中村综合整治打造“全市样板”,全区38个城中村完成楼栋供用电及户内安全整治改造,涌现出坂田街道大发埔村等全市标杆项目;首批10个城中村整治提升试点项目整体形象进度约96%(已完工6个)。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深入,3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17个单项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已全部完工,14个综合性改造项目已按要求开工;成功举办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现场会,全年累计完成联审203台数量居全市前列,累计发放加梯补贴5747万元。燃气“瓶改管”9月圆满收官,居民用户安装39.14万户、点火33.58万户,非居民用户安装8050户、点火6513户,均已完成市级考核任务。三是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城市第六立面提升持续推进,组织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完成大运公园、龙岗创投大厦、龙岗天安云谷等3个重点片区约15.9万平方米的城市第六立面提升工作。城市体检工作全面铺开,围绕“街区-社区-住房-城中村”4个维度66项指标开展自体检工作,《龙岗区2024年度城市体检自体检报告》在市局专家评议中获评“优秀”。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谋划、多方联动、加快审批,累计完成投资约6.15亿元,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57公里。四是深化物业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初步搭建区级应急物业服务企业库,逐步建立应急物业申请使用流程,填补应急物业制度空白;联合法院成立物业纠纷调处中心,首创一站式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法院、街道、社区等部门参与物业纠纷治理。扎实推进物业维修金归集及使用备案,通过事前指导、事中把关、事后跟踪等措施持续做好维修金归集及使用备案,2024年累计归集维修金8.88亿元,累计受理维修金使用备案439项、备用金核销备案74项。
(四)以优服务强监管保安全为核心,持续发力交出高分答卷。一是施工安全监管迈新步。推广应用建设工程“施工+AI”监管体系,通过自动监测预警、无人机智能巡查等技术强化“24小时”全时段安全监督执法。园山眼镜智造产业大厦项目充分应用墙面处理机器人等数十款智能设备,大大提高工程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该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市级观摩工地并被选取为全市“质量月”观摩主会场;深圳工业软件园项目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加持施工建造,被“人民日报”要闻报道。以AI赋能打造小散工程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新模式,全面深化小散工程“六全”管理体系,推广小散工程AI视频智能监管平台经验作法,解决小散工程点多面广监管难等突出问题,全年累计巡查小散工程项目88.9万次,同比提升48%,排查隐患57.8万项,同比提升131%。二是燃气安全管理上新措。启用“非居用户可燃气体浓度监测预警系统”,与平安财险深圳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龙城街道为试点,探索“燃气安全风控+物联网科技+保险服务”新模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燃气安全风险。免费更换燃气金属软管,制定完善补贴协议等政策文件,全区已更换金属软管126.13万户,更换率99.81%,有效严防燃气设施“带病上岗”。深入11个街道进行燃气安全常态化明察暗访,全面排查整治燃气安全隐患4.25万项,整改完成率约97%。三是房屋安全监管狠整治。按照“一栋一案”原则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分类治理,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7572栋省部级平台、5865栋市级平台自建房隐患整治销号,超额完成60栋老旧房屋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任务目标,并100%接入市级管控平台,接入率全市第一。深刻汲取宝龙街道老村屋局部坍塌事件教训,立行立改、举一反三,组织各街道全面开展土石房屋等老旧危房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区累计排查政府统租老村屋3688栋,排查土石房屋5161栋(暂无安全隐患987栋)。成功处置园山街道马六路61号地面沉降等4起房屋安全事件,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化解潜在房屋安全风险。四是危险边坡治理与站点安全监管强推进。区街联动,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加快推进98处危险边坡工程治理;严格按照“随报随评”的工作要求开展边坡综合评价,全年针对137处边坡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充分调动属地街道、第三方安全专业机构等力量,多频次、全方位对20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站点)、17家综合利用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24年累计开展常态化检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站点)223家次、综合利用厂349家次,开展警示约谈56次。五是信访处置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制定《关于物业管理和房屋质量安全民生诉求处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提升物业管理、房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民生诉求处置效能。妥善处置华侨城荷棠里、深港世茂二期、勤诚达誉府、合正方州雅居等项目信访问题,成功化解一批重点疑难案件。住建领域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累计办理各类信访案件3.23万件次,同比增长24.06%。
(五)以优化行业发展为责任,全面加强行业监管。一是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印发《龙岗区建设工程承包商履约评价管理实施细则》《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着力规范建设领域市场行为和制度建设。强化建筑业资质审批,严厉整治建筑行业“挂证”行为,累计受理建筑施工劳务资质申请701家。常态化开展在建工地承发包行为检查,全方位规范在建工程行为,累计检查项目67个,发放警示函30份。全面落实劳资纠纷源头治理,深入开展“两制”专场培训,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累计受理筑领域劳资纠纷信访11782件,化解率达95%。二是强化建设工程监管。项目建设审批效能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不见面审批”“一次性告知”制度,持续提高建设工程审批信息共享化、申报便利化、审批智能化水平,2024年共办理施工许可审批165项、施工许可变更200项、质量安全介入监督115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70项。消防审验提质提效,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消防行政审批时限,全年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111项、审查合格率94%,消防竣工验收125项、验收合格率76%,消防竣工验收备案920项。工程造价管理日益优化,规范现场核查机制,完善制度监督,累计送审金额15.09亿元,核减2.36亿元,核减率15.66%。检测能力持续提升,严格对照住建部文件要求,全面梳理检测资质,充分运用“智慧检测”,不断拓展新项目新能力,全年检测检验费收入达1.6亿元。三是强化建筑废弃物监管。严阵以待,迅速响应,以“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强力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快速有效整改,全过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5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圆满完成上级环保督察建设任务;受纳场建设取得新突破,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实现芙蓉受纳场项目(目前深圳市唯一在建运营)、积谷田受纳场(二期)项目年内纳土;大力促进源头减排,推进拆除工程“拆除+综合利用一体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约97%。
(六)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内控监督力度日益强化。 办文办会质量不断提升,全年行政收发文件1.4万件,承办、服务参加政务活动3358场次,活动数量同比增长38%。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提高预算资金配置效率及使用效益,2024年预算支出21.33亿元、执行率达98.87%,编报2025年预算11.65亿元。优化采购招标流程,全面拓宽优质供应商渠道,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局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年累计采购项目160个,预算金额9655.6万元。扎实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加快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累计完成约160个项目、70万页的管理文件与竣工图数字化工作,预计于2027年基本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检索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法治审核力度,开展工作人员法治培训全覆盖,全年共计行政处罚88宗、处罚金额652.22万元,出具法律意见书600余份,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4场。
(七)以党建引领为支撑,铸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持理论学习,加强组织建设,严格监督执纪,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持续推动党的建设走深走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先后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1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班推进、党组带头,累计学习《条例》65次、开展警示教育23次覆盖850余人次。二是优化干部结构激发队伍战斗力。选拔正科级干部5人、副科级干部8人,择优选调专业干部1人,公开招考引进年轻人才22人,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在急难险重一线岗位发展培养年轻干部,吸引3名业务骨干、年轻人才入党,充实党员“后备军”。响应上级加快布局“三全智能”产品矩阵号召,优化调整内设机构,设立建筑产业科(全屋智能科),配备专业力量12名,加速探索全屋智能建设路径和服务机制。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抓紧抓实以案促改,100%完成17项整改任务;紧密围绕消防审验、招投标、燃气、房地产等重要领域,制定各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制度守廉,构建清正廉洁有为的行业监管体系;深化标本兼治,梳理规范权力运行负面清单61项,自上而下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洁治理。
二、2025年重点工作思路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区住房建设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奋力拼搏,聚焦住房建设主责主业,为我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住建力量。
(一)聚力“党建引领”,抓好“能力作风”再提升。
1.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创新党员教育上出实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为重点,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互动式经验交流、实践式跟岗锻炼,让党员教育培训“实起来”“活起来”。二是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作表率。持续深化“攻坚堡垒、实干先锋”创建行动,打造“筑建先锋”党建品牌,着力锻造新时代住建先锋队伍,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作风引领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2.深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一是持续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要求,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持续强化以案促改工作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开展“一把手”监督及同级监督工作,通过落实局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等机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二是深入实施专项整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运用好“三会一课”“三定三联”工作机制,着力提振干部队伍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围绕工程建设领域廉洁治理部署要求,强化内部监督和权力运行机制,督促做好住建领域全链条制度建设。
(二)聚力“经济贡献”,抓好“两大行业”稳增长。
1.打造龙岗建筑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力争实现全区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超10%,培育3家以上100亿级头部建筑企业、20家以上10亿级企业、40家以上亿量级企业,全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建设工作。加快总部基地、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进度,力争2025年实现总部基地一期主体完工、智能建造产业园竣工投产。二是育优育强本地企业。全面梳理2025年招标项目清单,大力推动“有品质”片区开发项目落地,依法依规推荐优质企业参与我区重大片区、重点项目建设;会同工务等部门推动13个拟以设计牵头EPC模式实施的项目落地,支持我区工程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全力以赴打造高质量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引进、孵化培育、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创新中心提供精准服务。三是持续扩大招商引资覆盖面。围绕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节能三大产业集群,依托已落户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精准补链,持续招引小库科技、中机六院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其布局龙岗;发展现代工程管理模式,推行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加快高集成度的模块化建筑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2.打造全屋智能先行“示范区”。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与市场竞争。支持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全屋智能在基础技术、集成技术等方面探索创新;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与小米等领先企业的合作对接,推动全屋智能市场纵深发展。二是打造“好房子”样板。全力跟进正在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应用全屋智能试点项目建设进展,力争完成万科天誉等3个小区2163套既有保障房全屋智能改造项目试点工作,年内交付2个以上全屋智能应用项目。三是推动数字家园平台建设。加快完成数字家园课题研究,实现试点Demo实体演示,同步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并申报项目立项,争取专项债支持开展“设备及场景控制、AI-agent、数字孪生交互、4T融合与应用、生活服务整合”等五大能力的数字家园服务平台。
3.打造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龙岗模式”。一是加快库存去化。全面梳理需集中发力的重点片区、重点地产项目,积极引导国企、股份公司、重点企业购买优质商办物业;通过指导企业合理促销加快去库存、多渠道推动商办物业整售等方式推进商品房销售去化。二是拉动销售增量。持续筹备好房推介活动,向广大市民、企业单位集中推介优质房地产项目;优服务、增供应,持续做好预售审批工作,紧密跟踪2025年计划入市项目,主动对接开发企业,确保项目及时入市,力争全年销售面积增速达3%。三是拉动固投增速同比增长5%。加大房地产(非更新)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挖潜力度,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加快推进龙东上井02-16地块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跟进大运枢纽站及其周边地区、南约地区、坪西地区等3个居住用地招拍挂项目,推动投资超10亿元重点项目(坪地综合车场复合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入库。四是“保交房”保交付稳信心。采取“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总体思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和债务处置并行推进、互为助力,大力推进项目复工复产,保障建设和交付进度,推动正常销售,加快资金回笼,确保回笼资金优先用于保交付。五是优化预售资金审批。修订完善《龙岗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业务操作指引》,提高资金拨付审批效率;协调银行按“白名单”项目建设进度“按时足额”放款,指引有需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银行备案制进入“白名单”。
(三)聚力“民生福祉”,抓好“民生实事”引增量。
1.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保障体系。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筹建力度。优化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围绕深圳市针对保障性住房提出的“四跟”保障策略,以需定建,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提质提效建设,力争2025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二是积极开展“非居改保”。研究简化审批程序,支持企业将闲置低效的商办、厂房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推动万科珑城原点广场704套非居改保试点项目实施。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精准供给。深化“有得住”房源筹集力度,落实“一张床、一间屋、一套房”工作部署,加大青年公寓和青年置业房源供应,2025年供应市场化房源3000间、保障性住房1000套。
2.倾力打造“精妆细扮、宜居和美”城镇人居环境。纵深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确保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方面获得实质性成果。一是首批10个整治提升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年底全部完工;深化南湾街道深朗片区、龙城街道松元角村两个拟纳入“十五五”期间整治提升类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依据上级政策完善改造内容。二是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确保改造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2024年已开工13个综合类改造项目的过程实施和竣工验收。三是扮靓“第六立面”景观,严格按照相关节点计划,持续开展3个重点片区城市“第六立面”提升工作,严抓项目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全力提升龙岗区整体城市形象。四是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近零碳”(近零能耗)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建设工程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推进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BIM技术在智慧建造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推动物业规范化管理,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一是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健全基层物业管理架构,强化社区党委对辖区内业主委员会及业主的政治引领,加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履职的指导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物业安全管理机制,组建专项督查组,常态化开展住宅小区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严格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推动形成“部门督导、区街联动、物业落实”的安全闭环管理模式。
(四)聚力“安全维稳”,抓好“平安住建”基本盘。
1.在施工安全质量监管上出“实招”。一是在建工地聚焦完善“三大能力”。健全全过程风险防控能力,聚焦“事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督办、销号闭环管理,“事中”压实业主单位首要责任,“事后”推进和规范建设工程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守住安全底线;完善施工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拓展“施工+AI”应用场景,强化视觉大模型系统在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运用,探索开展无人机检查,逐步实现智能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能力,严厉打击违法建设、不依法申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工程技术资料归档不及时或不真实等行为,严格做到安全事故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机制,提升一线监管人员培训覆盖率。二是小散工程聚焦提升“四大效能”。提升备案纳管效能,抓实抓细小散工程安全监管,通过优化备案流程、简化备案材料、规范资质要求,集中整治小散工程未备案施工等问题;提升智慧监管效能,充分利用AI审核、AI巡查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小散工程备案、巡查效率;提升隐患整改效能,压实各方责任,整改并压降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物体打击等重点隐患,围绕隐患逾期整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聚焦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典型综合执法案例讲解、典型安全隐患巡查指引,强化执法培训和宣传教育,推动小散业务培训提档升级。
2.在燃气安全全链条治理上下“真功”。一是加快更换燃气专用金属软管与带自动切断功能的减压阀,全力消除燃气安全隐患。二是强化燃气安全宣传培训力度,联合各单位开展燃气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城中村活动,全面宣传安全用气知识。三是从严执法惩处,压实燃气企业安全责任,加强燃气安全巡查执法,坚决从严从重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3.在房屋安全风险隐患管控上出“重拳”。一是全力开展三年治本攻坚行动,严格按照《广东省自建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有关文件部署,持续深化自建房安全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按市级部署要求自建房隐患整治质效在2025年6月底前通过国家、省、市自建房工作考核验收。二是AI赋能房安监测,开发研究建筑表观缺陷智能检测技术,与无人机等硬件组合,实现对瓷砖脱落、构件裂缝、渗漏损坏等典型建筑表观缺陷的AI实时监测,规避因脱落、渗漏等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
4.在信访案件化解上谋“施策”。一是深化源头治理,优化工作机制,全面梳理信访工作薄弱环节,制定信访案件交办转办工作规范,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机制,切实减少制度风险、盲点和钻空子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舆情风险。二是高效应对处置,集中统筹各方力量,精准有效做好房地产销售、房屋工程质量、物业矛盾等各项民生领域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做到“早介入、早谋划、早化解”。
(五)聚力“为企服务”,抓好“行业发展”规范化。
1.着力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一是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在建工地“两制”落实,开展专项检查,从源头上防范劳资纠纷,持续做好欠薪线索处置工作,打造工程建设领域劳资和谐健康发展的龙岗样本。二是加强劳务资质审批,不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防范“空壳”劳务公司。三是探索建立贯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全生命周期的“事前”备案管理、“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评估查处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不断压实监督管理责任,净化我区招投标市场环境。
2.着力健全建设工程审批体系。一是高质量推进消防审验工作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履行审批职责,在确保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二是高标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提前介入、100%对接服务重点项目,实现重点项目建设过程闭环服务;深入开展施工许可审批“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专项整治,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三是高水平多举措推动造价行业健康发展,加大项目造价备案审核力度,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政府项目投资效益;持续加大区重点项目的造价监管力度,以点带面,保证国有资金投资项目造价得到有效监管。
3.着力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监管。一是持续推动源头减排,深化落实建筑废弃物减排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加大施工现场检查力度,督促建设、施工单位落实减排设计。二是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建筑废弃物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严抓工地排放监管,提高电子联单闭环率,严厉打击建筑废弃物非法消纳行为。三是全面提升本地处置能力,持续做好芙蓉受纳场、积谷田受纳场(二期)运营监管,持续发挥固定受纳场的本地处置作用;加强小散工程装修废弃物处置管理,建立入场巡查机制,对属地小散工程装修废弃物排放量和处置场所落实台账管理,依法查处违法排放、处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