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总工会以龙城街道新就业形态行业工联会(下称“工联会”)为工会代表制试点,探索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工会代表—工会积极分子—工会会员”四级工作体系,发挥工会代表“组织员、宣讲员、信息员、教练员、服务员和议事员”作用,探索推动新业态领域高质量发展。
聚力沟通交流,当好入会动员“组织员”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防范意识强等特点,工联会创新推出“工会搭台、代表发动”的入会新举措,将工作场景下沉至劳动者身边,选择最贴近其生活规律的时间与地点开展宣传,邀请劳动者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参与动员,让工会代表现身说法、带动入会,以亲和姿态消除顾虑、增进信任。以网约货运司机群体为例,通过工会代表带动,累计推动150余名司机加入工联会,有效破解了新业态群体“入会难”的初始瓶颈。
聚力宣传教育,当好工会政策“宣讲员”
“工会好在哪?职工怎么入?入了有啥用?”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工联会联合工会代表和成功追回运费的网约货运司机等,将工会维权故事从本地拓展至其他地市及省外,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生动阐释“入会对职工好、对工会有益”的双向价值,传递“有困难找工会、有诉求工会帮”的服务理念,进而带动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了解工会、认识工会并认同工会,最终自愿加入工会。通过真实案例的持续传播,累计带动9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联会,并探索形成了“认工会、入工会、爱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三部曲”经验,获评广东省总工会创新案例奖。
聚力监管服务,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
工联会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特点,组建了工会代表线上沟通联系群,做到“问题秒提秒回”,架起与劳动者的“连心桥”。针对城市骑手意外受伤、家庭困难等情况,工会代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工联会迅速上门慰问并协助申报“E路守护”理赔;面对物业公司“围合管理”导致的通行难题,工联会牵头组织物业、骑手代表召开“三方会谈”,推动物业公司拓宽、填平骑行通道,推进城市绿道改造,变通行之困为通行之便。例如,工会代表反映的“电动车修理不便”问题,在工会代表、美团乐跑外卖员叶奕锋的带动下,劳动者自发组成电动车维修小组,并于2024年7月正式入驻工联会“暖蜂驿站”,目前已为近1000人提供了原装上泵、更换轮胎、调试刹车等20多项服务,为网约配送员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聚力导师带徒,当好外卖骑手“教练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受益于“新”,也受困于“新”。面对他们“有就业、无门槛,有劳动、无单位,有风险、无保险”的实际情况,工联会组织工会代表担任职场教练员,手把手帮助“城市骑手”度过新手期。在工联会指导下,工会代表还编制了《“城市骑手”工会伴你度过新手期》《骑手友好线路图》等手册,前者针对“如何快速上手、如何找商家、怎样避免超时、如何提升收入、遇到问题怎么办”等高频问题提供细致解答,助力新骑手缓解迷茫、融入团队;后者则详细标注了花园小区楼栋分布、电动车出入口位置及特殊通行时间,被骑手们称为“骑行路上的指南针、暖心贴和风景线”。
聚力“随手帮”,当好职工群众“服务员”
工联会注重倾听心声,认真记录诉求,及时帮助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推出“互换+体验式”关爱慰问新形式,在工会代表的带动下,形成“工会人帮骑手、骑手帮群众”的互助风尚,“随手帮”逐渐成为社区温暖新风景。同时,还创新性推出以“收集需求、集中力量、收集物资”和“自助、他助、互助”为主要形式的“三集三助”措施,累计服务辖区1万多名快递员、外卖员、消防员、保安员及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采取“边入会边维权”机制,成功为货拉拉司机季师傅、廖师傅追回被拖欠运费,让劳动者真切感受到“遇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有苦可以诉”。
聚力履职尽责,当好基层治理“议事员”
“活动服务好不好,工会代表说了算。”工联会坚持“需求导向”,每次活动前通过工会代表广泛征集意见、开展需求调研,确保服务内容贴合劳动者所愿、所需、所急。同时,积极搭建工会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充分发挥工会代表“议事员”作用,探索形成了“站点、园区、社区”三个层级和“劳动者说、劳动者谈、劳动者议、书记有约”四种形式的民主管理新模式,累计推动解决骑手通行难、新手适应难、路线规划乱、运费拖欠等30余个热点难点问题。试点经验先后在学习强国、《工人日报》、中工网等媒体平台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社会反响,获得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