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8年,深圳市共有20多个项目获评为国家、省市安全文明优良工地。其中有8个项目获评“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包括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莲塘口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下园)II标、健宁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施工总承包I标段、学府医院、深圳大学西丽校园建设工程(一期)、深圳市新明医院。
这张优秀成绩单的背后汇聚了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展现了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风貌,那咱深圳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呢?
①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综合利用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扩大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使用范围。绿色发展,制度先行。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对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绿色施工技术指引。在全市率先确定了建筑废弃物利用试点项目,并全面推广应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例如,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道路、建筑垃圾加工建筑预制块、大量铺装环保透水砖等。
②扎实地做好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土地复绿等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所有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作作出明确要求,不达标不能开工。在检查监督方面,积极开展考核评比工作,对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排名靠后的进行处罚。
③将绿色建筑标准写入项目招标文件,推进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结合,鼓励装配式建筑应用,推行EPC等项目管理模式。所有新建项目的最低标准为绿色建筑二星,对有条件的项目打造三星标准,如哈工大国际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人才园都达到了三星标准。同时,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率先在20个项目中深度结合推进建筑工业化,全面提升绿色建造效率。
作为政府工程的“大管家”,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结合“政府工程2020先进建造体系”,以“生态文明考核实施方案”为指引,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部署,成绩斐然。
①通过“绿色建造、快速建造、优质建造、智慧建造”(2020先进建造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且,加快推进先进建造体系,在政府工程建设领域实现理念引领、品质引领和技术引领,实现“件件是精品,项项可传承”,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工程,全面实现世界一流。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建设项目,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建设也是“2020先进建造体系”先行者,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先进建造体系的建设成果:无人机巡航使现场进度一目了然、工地扬尘超标,喷淋装置自动开启,还会预先提醒避让喷淋、身临其境的VR体验式安全教学、三维全息数字建筑等,这些炙手可热的“黑科技”都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②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推动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如海绵城市、永临结合、铝模、塔吊高空喷淋、人工湖雨水降尘等技术。
深圳中心城区的首条“海绵路”——登良路一直备受关注,是按照25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387毫米)设计建设的。而这条海绵路隐藏的“玄机”就是:透水路面以及由绿化带形成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如巨大的海绵,可吸水、蓄水。登良路建成以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路面、雨水花园运行情况良好,在雨季中未出现滞水现象。登良路市政工程是深圳海绵型道路的示范项目,作为目前深圳市中心城区第一条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道路,将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③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充分发挥了政府工程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深圳市共有二十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安全文明优良工地,其中8个项目获得“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大学总医院两个项目获“鲁班奖”,占全市总数的40%。
未来,深圳将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成熟技术的运用,并从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发,对我市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统筹计划实施,为“绿色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