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感人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信访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信访干部,我省按照国家信访局的部署,在全省信访系统开展了“寻找最美信访干部 ”活动。经过层层推荐和遴选评审,共产生了22名“最美信访干部”提名人选。从今天起,广东信访网将陆续刊载这22名“最美信访干部”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信访接谈员张海威
在辖区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流动人口超百万、社会矛盾先发高发的街道,在年信访案件上千件、信访问题疑难复杂、人均三天就需调解完成一宗信访案件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多年。10多年来,他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950宗,先后为群众争取到近千万元的救助和补偿金,为民工追回欠薪1600多万元。他就是布吉街道信访一线红人“微笑哥”张海威,大家亲切地称他“威哥”。“威哥”真威,2012年成为深圳市唯一一位“全国信访系统优秀接谈员”,2014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2016年获“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2016年根据其个人事迹拍成的电教片《为民解忧谱真情》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奖,并被中组部在全国党建教育宣传推广学习。
急民所急解忧愁
“铁打的威哥,流水的前台。”今年6月深圳市布吉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改造,张海威的接访岗位从街道换到了距离群众更近的社区,与老百姓的心也更近了。10多年来,信访大厅见证了他的苦与乐、泪与笑,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我们的“威哥”如同钉子般坚守在这里。虽然他的办公室就在信访大厅一隅,但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因为他热爱信访,只要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其实,更让人佩服的是,很多的上访者一进门就指定要“威哥”接访,这一切都源于张海威是个急群众之所急、以真心换真情的“贴心人”。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情绪激动的群众,但接谈上访人时他总是笑盈盈地说:“来,先坐,喝杯茶。”这一杯热茶、一脸微笑、一番暖心的话,总能让上访者迅速“消火”。
有一次,张海威接到这样一宗上访事件。某社区因变压器爆炸而导致整夜大面积停电,居民群情激愤,强烈要求街道办24小时内解决问题,否则就要堵路。堵路还不是威哥最担心的事,最让他揪心的是:“这么热的天气,长时间停电怎么行!”接访后,张海威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了解情况,并与供电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经过反复协商,当晚8点该社区恢复通电,问题得到了解决。喜笑颜开的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威哥’出马,灯火通明!”。
坚守为民勇担当
无论案件多么棘手、不论问题多么疑难,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这股“不解矛盾誓不休”的韧劲,就是威哥多年来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比如,在城市拆迁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宗发生在大年初一的综合市场强拆事件。2012年1月23日凌晨一点多,开发商利用放鞭炮作掩护,纠集上千人对综合市场违法强拆,市场一夜之间夷为平地,甚至还有部分商户的人身财产受损。此时的张海威正因胃病住院,一接到紧急通知立即挣扎着从病床爬起冲到现场。从清晨6点到下午4点,他一直在现场对商户们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期间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当晚就因此病情加重再度入院,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切除胃息肉。“在这个节骨眼上,住院开刀那得耽误多少事啊!”张海威焦急地说。疼痛稍微缓和,他就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出院,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调解一线。为了帮商户们争取最大补偿利益,通过多次沟通,召开了近50多场协调会、补偿谈判会,最终促成该事圆满解决。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当年不少上访商户如今都已成为张海威的好朋友。
牺牲“小我”为“大我”
现在,“威哥”的名号在布吉街道信访战线比什么都管用,“刺头”难办找“威哥”、怒气难平找“威哥”……要问张海威为什么能摆平?了解他的人会神气的告诉你:“因为‘威哥’心里有杆神奇的秤,这秤一秤大家心里就平衡了!”这些年来,张海威觉得最难以秤平的是自己的家。
最初走上信访岗位时,张海威只是一名临聘人员。但因他对信访工作的执着,长年累月地变“上访”为“下访”,始终坚持到上访者家中或涉案双方所在地了解情况,甚至路费还得倒贴。那时他的月工资还不到三千元,为了补贴家用,妻子还做了一份兼职,此事也一直让张海威难以释怀。但妻子看来自己在支持丈夫做一件光荣的事情:“信访工作是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困难,经常晚上九点多钟他还在与上访群众沟通调解,有时我到信访大厅等他一起回家,看到上访群众从调解室一出来,就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每看到这一幕我都感动得想哭,真是太不容易了!”他的妻子还说,张海威无论平时工作遇到多大的委屈和困难都是一个人扛,从不把情绪带回家。
对工作坚韧执着,对群众竭尽所能,对家人隐忍呵护,这就是“最美信访干部”张海威对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