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2024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5日 来源:龙岗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一、强基固本,狠抓建设夯实发展支撑,民生健康福祉持续增进

  (一)公立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工程(布吉罗岗地块)、区第六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区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等4个项目完工,新增病床位1600张。完成3个超级快充设施建设。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29.39亿元。

  (二)社康机构建设扩容提质。新增社康机构5家,社康机构总数达183家。社康机构诊疗量962.30万人次,占比超过52%。新增全科医生409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5.84人。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101个,签约居民181.17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5%。建立家庭病床5645张,社康机构中医诊疗量达528.61万人次。全面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6家社康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0家社康中心达到基本标准。完成22家社区生命叙事分享中心建设。龙岗区“清单革命-靶向赋能社康高质量发展”项目荣获第六届基层创新案例展优秀案例奖。5名家庭医生获评首批深圳市五星级家庭医生。

  (三)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印发实施《龙岗区卫健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5年)》《关于打造智能穿戴产品健康管理应用场景的工作方案》,深化AI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创新应用。龙岗中心医院和区人民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通过互联互通五乙测评(最高等级)。上线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区域华佗GPT智能导诊和预问诊系统。建设全市唯一区域级移动便民惠医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检验检查报告查看、就医一键缴费等54项便民服务。龙岗中心医院开展首台机器人辅助手术。区属所有公立医院上线AI影像辅助诊断应用。

  (四)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印发《龙岗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设立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提升30个区级重点学科(含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建设水平。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肝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实现龙岗区国家级优势专科零的突破。区妇幼保健院获批国家婚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新增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等3个市级类别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运行现场评审。区人民医院获评广东省糖尿病足病联盟示范中心单位。区疾控中心获批成立深圳市疑难病原体鉴定(东部)区域实验室。区人民医院获批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区第三人民医院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新引进3个B类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新增学科带头人24名、学科骨干129名,新引进博士及博士后62名、硕士503名;16人入选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103人聘为区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期“名医高徒”项目17名临床学科中青年骨干进入在岗培训阶段;“青蓝项目-学科尖兵培养计划”首批23名学员进入在岗培训阶段、第二批27名学员赴汕头大学医学院开展全脱产培训;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第一期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三级流调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向50名人才发放鹏城优才卡(龙岗)。

  二、惟实励新,多点发力破解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一)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完成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启动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区域病理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域口腔医疗中心。推广医保刷脸支付模式,探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信用就诊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无陪护病房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痛点,获央视专题报道,并被纳入“龙岗2024年十件大事”。龙岗中心医院在第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决赛(南京站)中荣获“全国优秀奖”。

  (二)中医药发展注入新动能。高质量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省级评审验收。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创新发展联盟,搭建全国县级中医医院交流合作平台,签约联盟成员单位54家,覆盖全国超90%的省份。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获评A级,荣获广东省首批8家地市级中医治未病区域指导中心之一。新增深圳市名中医4名。深圳中医药博物馆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深圳市首批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区妇幼保健院获评深圳市妇幼保健机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单位,区第二人民医院冲之社康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保利上城社康中心获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旗舰中医馆。

  (三)医院运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区属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创新经验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推广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获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深圳市首个国家级表彰。龙岗中心医院获2023年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簕杜鹃”优秀典型案例奖。区人民医院获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DRG/DIP实施对医疗质量的影响评价与医院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实践案例评选”创新实践案例奖。区第三人民医院获广东省“业财融合”优秀案例大赛一等奖和中国医院院长首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实践案例特别奖。建立医疗设备成本共担机制。规范推进银医合作项目。区内三甲医院均已开通外卡和数字人民币受理业务。

  (四)医工协同融合创新发展。新增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24个,全区共6家区属公立医院、105个专业通过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认证;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监督评审,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通过新版ISO15189复评。区疾控中心通过CNAS与CMA检测能力资质证书续证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个,2款二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龙岗中心医院成立全区首个转化医学平台,并成为深圳市第一家在全国性技术交易场所进行同步知识产权协议交易公示的医院。精准对接院企需求,区卫生健康系统已签约合作的生物医药企业共82家。

  (五)高水平合作共建加快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建设深入推进,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确定首批双聘科研专家名单,签订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依托区耳鼻咽喉医院新院址,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印发《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听觉与平衡觉诊疗创新示范基地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区骨科医院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深圳合作院区。深化与汕头大学医学院合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医院、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深圳医院揭牌,区妇幼保健院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妇儿医院(龙岗)。区疾控中心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9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实训实践基地。积极对接优质资源,推进外商独资医院落户龙岗。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24年中医药交叉创新青年论坛、2024中国医药创新大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

  三、精进臻善,优化服务提升发展质效,健康惠民举措持续深化

  (一)医疗服务持续改善提升。成立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等10个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制定《龙岗区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度)》,对3家区属公立医院开展现场巡查。强化各医院号源规范管理,做好预约挂号“四统一”。落实“3天续诊免挂号费”便民措施,推动各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扩大午间、夜间门诊等延时服务的覆盖面,开展周末便民体检服务。推行“全院一张床”,对病床进行统一调配,提高床位使用率。

  (二)区域急救能力快速提升。龙岗区获评2024年“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区,并作为优秀试点区代表在全国脑卒中大会上分享卒中防控体系建设经验。龙岗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认证。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评审。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落户龙岗中心医院。区属6家医院在市院前急救考核中获评A级,5家医院在市急诊综合考核中获评A级,龙岗中心医院获市急救中心通报表扬。区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广东省三级创伤中心建设评审。成立区域创伤中心,组建区域创伤救治专家库,优化创伤救治资源布局。超额完成“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考核”指标考核任务。

  (三)公共卫生服务持续优化。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和职能,成立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建设龙岗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区疾控中心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比武中排名第二。实行传染病防控“一案一复盘”,构建“医防协同+风险提示+精准科普”闭环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艾滋病宣教进校园,实现辖区初中以上学校100%覆盖。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准备工作。龙岗区获评“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全省健走十强示范区”。推进无结核城区创建,无结核校园建设“龙岗模式”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作经验分享。完成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种工作。龙岗区毒蘑菇防控经验获央视报道。

  (四)社会心理服务进一步优化。强化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组建10支专业服务队伍,推出“身边人”“领航人”“追光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启动“百场亲职教育进社区活动”“百场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的“双百行动”。“医-教-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入选龙岗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件大事”,《龙岗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实践》获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提升行动,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9.57%,高风险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在全市率先推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用药指导服务工作。

  (五)妇幼健康服务持续升级。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通过省、市级危重症救治体系现场评估,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处于国际和全国先进水平。修订《产科急救管理手册》和《社康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口袋书》,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构建完善全周期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婚育健康医学检查服务,婚检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两癌”防治整体工作获国家级专家调研推荐。区妇幼保健院连续四年获得深圳市妇幼健康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成效显著,建成28家基层高危儿筛查门诊。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9.52%,社康专业儿童保健医生配置完成率达100%。

  (六)“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到位。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组织11.4万名老年人参加免费体检,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5.82%。社康机构与71家养老服务中心及11家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84家社康机构挂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新增4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14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区第七人民医院简竹护理院获评广东省四星级养老机构,简竹护理院安宁疗护病区被授予“广东省安宁疗护标准化病房标准单位(2024年12月-2026年12月)”,“医养深度融合 让高品质养老更有‘医靠’”案例荣获2024年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完善三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33个社区托育点,提前完成社区托育全覆盖目标任务。新增备案托育机构24家,已备案托育机构96家,备案机构数全市第一。新增托位数约1万个,可提供托位约2万个。113个新建项目将托育用房纳入公共配套设施,配建率全市排名第一。开展科学育儿线上线下活动901场次。

  (七)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活动3800余场次、健康活动月等大型健康主题活动30余场次,开展健康志愿服务52场次。成功建设523个健康细胞、21个健康科普基地,推送新媒体科普2965篇,制作科普视频438部,全网健康传播总阅读量885万。区级健康科普讲师团向社会输送120节健康公益课程。其中龙岗原创科普作品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广州30多个地铁站点展播。龙岗健康教育处方工作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认可。龙岗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51.22%。

  (八)生育支持服务巩固升级。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成长项目落户我区(全省唯一),平安里学校成功申报省级青春健康中小学项目,我区在全国计生协工作会议上介绍青春健康工作经验。广东省计生协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落户我区。全面开展三孩政策宣传教育,打造新型婚育文化公交专列。大力推进优生优育与幸福家庭建设项目,3家单位被确定为省级“向日葵亲子小屋”,8家单位被确定为市级“向日葵亲子小屋”。

  (九)爱国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市级暗访评估工作。构建病媒防控“复式网格化”管理体系,引入“无人机”侦查及消杀技术,高效精准推进除“四害”专项行动。开展常态化爱国卫生联合行动,建设社区爱国卫生运动科普基地,推行社区爱国卫生监督员“链条化管理”试点并在全市推广。开展57宗爱国卫生执法行动。推动公厕“6S”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

  (十)采供血和红十字会工作扎实有效。有效满足区内临床用血增量需求,全年红细胞用量同比增长9.8%。区中心血站全年组织集体献血151场,接受无偿献血者捐血(含机采)2.7万人次,总发成分血量19.93吨,完成深圳东站捐血站搬迁。区红十字会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56场次。100多名学员取得初级救护员证书。龙岗中心医院医务社工服务项目在第一届“陆由杯”全国数字化社会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实干笃行,强化监管护航发展大局,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一)行政审批服务显著提升。全年共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2521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628宗,诊所备案351宗,中医诊所备案154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18宗,放射诊疗许可438宗,医师执业注册3964宗,护士执业注册3407宗。推动“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4个高频事项实现“上门办”。依托“i龙岗”平台提供诊所备案视频勘验服务。推动“新生儿一件事”落地实施。

  (二)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巩固。印发《行政诉讼应诉和行政复议答复工作规范》。实施区级重大决策事项《龙岗区社区托育点项目建设运营策划方案》。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国抽”检查673间次、“区抽”检查182间次。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年作出行政处罚1069宗。在区属公立医院全面推广依法执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吉华公卫中心执法案例被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评为2023年度公共卫生监督优秀案例。园山公卫中心“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示范点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依法执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两个项目入选区法治调研课题。

  (三)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更加有力。开展“医安”“健安”系列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提高行业主体的规范运营水平。平湖职业卫生实训基地采取“1+N”实训模式,举办了3期职业卫生监督带教培训。创建26个公共场所卫生示范单位和1个市级卫生示范街区。与市监、医保等部门联合举行“口腔守护”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美容场所“千企培训”。开展2023年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信誉分级评估。

  (四)职业健康服务量质并升。强化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服务,建成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8家,提供免费职业健康检查4.4万人次。创新卫企融合机制,深化提炼卫生健康服务企业“平湖模式”,形成龙岗区“卫企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区推广实施。深入开展医防协作,服务覆盖68个社区的3769家企业,开展健康服务促进活动266场。承办全市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10场“职业健康快车进企业”活动。构筑“区-街-社区-企业”四级联系网络,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129场次。

  五、凝心铸魂,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卫生健康底色持续擦亮

  (一)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区委卫健工委、局党组和各直属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704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系统共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19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学习,区属公立医院纪委书记进科室“以案说纪”廉政授课185场次。

  (二)基层党建工作坚实有力。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印发《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规范指引》。开展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攻坚行动,全区公立医院所辖党支部从250个增加到304个。将11个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关系由属地街道党工委统一调整至区委卫健工委,成立龙岗区社会办医疗机构党委。开展“三定三联”服务基层社区群众活动累计千余场次。全系统共获区级及以上个人和集体党内表彰38项。区人民医院余雪涛获评第十一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和第三届“深圳医师奖”。王绍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批第八批深圳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获评广东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和区第五人民医院获区第三届“双十双百”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创优活动集体和个人荣誉3项。

  (三)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组织开展纪委书记廉政巡讲活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调查纠治行业不正之风。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创新推进公立医院廉洁合规体系建设,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为试点制定《廉洁合规行为准则》。区妇幼保健院探索建立“网格化”监督体系,增强基层日常监督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