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深化综合医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深入推进。深化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确定15项局机关党委“攻坚堡垒 实干先锋”项目任务,完成区卫健局机关党委整建制划转至区直属机关工委工作。举办党建党纪专题培训班,17个直属党组织、277个基层党支部、3135名党员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推动公立医院廉洁合规治理,持续抓实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突破。印发《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稳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有效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职能,重新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入选2022-2023年度“公立医院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全市首个),区三院运营管理案例获得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智慧运营“业财融合”优秀案例一等奖。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评审验收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肝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实现龙岗区国家级优势专科零的突破。深圳中医药博物馆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聚焦强基固本,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23个公立医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推进解决区中心血站选址新建工程立项、市吉华医院临时用地、市第二眼科医院项目用地等难题,协调解决区属公立医院新改扩建项目开办费、配套信息化项目、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二是社康机构扩容提质持续深化。新增社康机构3家,总数达181家;全区社康机构诊疗量达475.15万人次,社康诊疗量占比51.19%;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61.2万人,建立家庭病床1755张,5名家庭医生获评深圳市首批五星级家庭医生。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统筹开展。统筹推进28个政府投资和医院自筹信息化项目建设。研发上线国内首个医疗大模型华佗GPT智能导诊系统。龙岗中心医院和区人民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五级评审,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通过互联互通五乙测评(最高等级),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和区域互联互通程度在全市领先。打造成全市唯一区域级移动便民惠医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49项便民服务。
(三)注重提质增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再现新提升。一是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明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项目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补贴1.07亿元。制定《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听觉与平衡觉诊疗创新示范基地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完成落户项目4个。二是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通过深圳市孕产保健特色专科评审;龙岗中心医院通过深圳市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评审。新引进2个B类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新增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52名,新引进博士及博士后19名、硕士97名。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龙岗区成功获评2024年“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区二院通过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评审。区三院通过“ISO15189”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认证。区妇幼保健院通过省卫健委辅助生殖技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运行评审。龙岗中心医院在深圳市院前急救技术考核三个单项考核中获得两个一等奖。落实“3天续诊免挂号费”便民措施,探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信用就诊制度。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跃升。提高传染病防控质效,规范处置学校/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219起。抓好公共卫生监管,开展生活美容场所专项整治,做好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管,26家单位获评“公共场所卫生示范单位”。强化职业健康监管服务,建成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8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新增2763间次,实施职业健康“万企培训”38场。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准备,完成示范区建设市级复审和省级复审申报工作。推进精神疾病防控服务资源网格化,全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均设置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医-教-家”联动服务入选龙岗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件大事”。完成二年级学生窝沟封闭人数1.55万人、中小学生近视筛查41.26万人。
(四)围绕以人为本,卫生健康保障体系构建新格局。一是“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成效初显。社康中心与63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开展健康巡诊服务。落实好国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在全市各区率先开展医育结合工作,有序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托育体系建设,新增托育托位数2421个,可提供托育托位数9593个,我区托位数、备案托育机构数、省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数以及新建项目托育服务公配用房配建率均排名全市第一。二是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持续推进。启动2024年龙岗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做强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累计创建市级健康促进场所411个,原创“解烟杂货店”等多个特色健教品牌。在全市率先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全覆盖接入区属公立医院诊疗系统和微信公众号。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强党建促发展,夯实党建与业务双融共促体系。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做好以案促改、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工作。深化基层党建“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做优做强“医心向党·健康惠民”党建品牌。成立龙岗区社会办医疗机构党委,加大“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和“三同步”质量。深入推进《龙岗区实施“健康龙岗 全民共享”行动方案(2021—2025)》《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健康龙岗行动(2021—2030年)》,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科主任、副主任或骨干人才15名、学科带头人40人、博士及博士后70人、硕士400人,印发《深圳市龙岗区属公立医院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
(二)坚持强基础固基本,打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23个医院项目建设,区六院二期工程、区二院迁址重建工程(布吉罗岗地块)等4个项目完工,新增病床位1600张。推进2家社康机构修缮改造工程,推广应用社区健康服务清单,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力争达到基本标准的社康7家、达到推荐标准的社康机构10家。依托引进的高水平医学团队,加快推进我区学科建设,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重点扶持。加快对外合作进程,推动签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项目合作协议,挂牌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推进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建设。推进深圳东部急危重症与灾难救援医学中心建设。深化医疗质量管理,完善病历、病理、药事、院感、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推进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申报和评选工作,加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创新发展联盟建设。加强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建设,打造智慧医院和智慧公卫,持续丰富便民应用场景;加强与优秀医疗AI团队的合作,孵化“AI+卫健”产品,辅助智能监测、精准诊疗。
(三)坚持强保障惠民生,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打造现代、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模式。搭建区公共卫生数字化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提高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规范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强对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综合干预。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复审工作,开展龙岗区2024年“万步有约 百日行”全民健走活动。完成全区228家各级各类学校无结核校园建设全覆盖,探索形成结核病防治“龙岗经验”。持续扩大“两癌”筛查工作覆盖面。推动4家普惠托育园建设,全年新增托育托位3221个。持续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将区六院、区第二中医院打造成医养结合的高品质示范性项目。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孕产妇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优化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网络。做好区域健康评估、健康素养监测、健康教育技能大赛、健康素养大赛、健康细胞创建等工作,培育具有龙岗特色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行动干预活动。
(四)坚持强监管优服务,完善现代化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推进公立医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将依法执业合规经验从试点医院推广至区属各公立医院。贯彻落实“诊所备案制”,强化备案诊所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持续开展医疗美容、口腔、中医保健等重点领域治理,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系统全覆盖使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探索适合我区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式及精准的用人单位健康干预手段。持续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健全医防融合机制,完善卫教联动机制,创新卫企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