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统计局 > 统计分析

市场繁荣活跃 节日消费旺盛

发布时间: 2011年08月19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在2011年元旦、春节传统节日拉动下,今年一季度龙岗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商品供应充足,物价水平稳中有升,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快速增长,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呈现市场繁荣活跃、节日消费旺盛的可喜局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龙岗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0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长速度居全市八区第四名。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7.8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长速度快于批发零售业,出现较快增长势头。

  二、市场运行的特点

  (一)“假日经济”,拉动消费。一季度,各商家紧紧抓住传统节假日多,而且相对集中这一重要时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狠抓市场营销,利用各种时机和形式,推出众多促销活动,保证了消费品市场繁荣。“元旦”、“春节”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特别是日用品、服装、家电、手机等商品普遍畅销,超市、零售市场以肉类、蔬菜、副食品为销售主流,“假日经济”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增长。

  据统计,1-3月全区九大商业重点连锁企业实现增长的7家,负增长的2家(见下表),其商品销售额分别为11.9亿元、6.9亿元和7.1亿元,1月份的商品销售额分别比2、3月份多5亿元、4.8亿元,1月份是元旦、春节所在月份,由此可见,节日消费之旺盛。

龙岗区2011年1-3月商业重点连锁企业销售

单位名称

比上年同
期增长(%)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37.3

深圳天虹商场有限公司

34.1

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

11.0

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

254.6

深圳岁宝连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1.5

深圳市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6.5

深圳市苏宁电器有限公司

30.7

深圳市顺电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33.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石油分公司

61.8

  (二)限上企业快速发展,带动消费。一季度,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达到46%,同比增长26.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1.5亿元,同比增长29.7%,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6亿元,同比增长9.1%。去年底今年初,大型连锁商场华润万家、天虹商场进驻横岗、华润万家进驻龙岗,带旺了百货类消费。

  (三)物价快速上涨,推动消费。一季度,龙岗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2%,在推动食品等居民刚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推高了餐饮业的经营成本,拉动了餐饮市场的消费。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乏力。城镇居民及普通工薪阶层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工资收入,但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不确定性养老、医疗等费用开支,居民只有捂紧口袋,不敢消费。

  (二)物价上涨过快,消费疲软。物价上涨,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既被动地推动了消费,又反过来主动抑制了消费。一季度,龙岗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其中:三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5.4%。食品、一些非商品以及服务性消费,属于居民每天都要发生的“刚性”消费范畴,它们涨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直接、更强烈。粮价的上涨带动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饲料的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带动了肉类及肉制品等一系列食品的连续涨价,此外,重点行业的商品价格水平和服务收费标准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

  (三)食品安全堪忧,消费受阻。近年来,地沟油、毒火锅、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香精大米……问题食品五花八门,触目惊心。最近,上海的“染色馒头”、东莞的墨汁粉条、广东的病死猪肉拌剧毒农药熏制腊肉等事件,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食品安全。老百姓从“知道什么不能吃”到了“不知道能吃什么”,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几近崩溃。但同时,中国出口食品的检测合格率却达到了99.7%的近乎完美的高质量标准。

  四、建议及措施

  (一)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消费。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扩大内需,增加收入是前提。增加收入,一是要扩大就业,保障城镇居民充分就业,二是要加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以及加大二次分配倾斜力度。收入增加是保障居民扩大消费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控制物价,搞活消费。价格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是稳定价格的基础。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同时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和调控,保障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三)重典治乱,加强监管,放心消费。“瘦肉精猪肉”、上海“染色馒头”热气尚存,沈阳“兽药豆芽”又在疯长,而宜昌的“毒生姜”也开始熏制……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唯有如此,方能让当下食品安全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一再发生,根源是无良者疯狂的逐利行为所致,为了暴利而丧尽天良。更让公众愤怒的是,不仅一些个人、小企业在制造食品安全问题,就连部分著名的大企业,也置公众安全和道德品质于不顾,沦落为唯利是图的小人。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拯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保障食品安全,一方面要重建价值和信仰,大力提倡道德建设,诚信经营;另一方面,要强化法治建设,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乱象极为严重的当下,用重典治理很有必要。强化法治不仅是针对企业,同样要针对监管者。这样才能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线,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吃饭,放心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