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统计局 > 统计分析

物价涨幅虽回落 通胀压力未解除

发布时间: 2013年04月16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2012年,龙岗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大鹏新区)达1881.83亿元,较上年增长11.5%。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CPI虽然上涨,但涨幅不高,较上年明显减缓,全年物价整体平稳运行,累计上涨2.6%。其中,受季节性因素、供求关系变化等影响,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

  据CPI分月数据显示:1月份因春节错月,同比上涨3.8%;3月份由于天气因素菜价猛涨,同比上涨3.6%;除此以外,其余月份同比涨幅均低于3%,涨幅明显回落,全年呈温和上涨的态势。

  

  一、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从分类指数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呈全面上涨态势。其中,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微涨之外,其余七大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

  (一)食品价格涨幅居首

  

  食品类价格涨幅为4.2%,拉动CPI上涨的贡献率达48.4%,仍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受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12.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8.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菜类价格上涨1.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二)烟酒价格一降一升

  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烟草类价格同比微降0.7%;高端白酒节日受追捧,经销商压缩出货量静候涨价,推高酒类价格上涨8.3%。

  (三)衣着价格折后仍涨

  受服装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尽管不少商场都大力度打折促销,但折后价相比往年依然不减反升,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7%,衣着材料和鞋袜帽均上涨5.4%。

  (四)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平稳趋升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9%,床上用品价格上涨6.6%,家庭日杂用品价格上涨3.0%,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4.6%。

  (五)医疗和个人用品价格综合见涨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4.7%,西药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6.7%;个人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

  (六)交通和通信价格一升一降

  和往年趋势一致,交通类价格有所上涨,通信类价格依然下降,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综合微涨0.1%。其中,交通类价格上涨1.3%(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8%,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0.9%);通信类价格下降2.3%(通信工具下降19.1%)。

  (七)娱乐教育文化类普遍提价

  居民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品质与规格随之提升,带动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4%,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6%,旅游价格上涨11.4%,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4%。

  (八)居住价格稳中趋升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受私房房租价格上涨影响,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0%;受住房估算租金、物业管理费价格上涨影响,自有住房价格上涨1.2%;受水、电价格上涨影响,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5%;受木地板、涂料、厨卫设备等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2.9%。

  二、通胀压力或致未来CPI上行

  12月份,CPI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4%,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6%,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41个百分点。食品和消费品价格的环比双双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CPI趋涨的可能性较大。

  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其中的粮食价格作为全社会商品链条的最上游,对下游产品价格均具有传导性。国内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基本自给,对进口依存度较低,因此未来粮食价格走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供给因素。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年连续增产,粮食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未来粮食市场供应将持续充裕,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政策因素。伴随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逐年提升,国内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种粮收益均呈增长趋势。近期,国家已宣布继续提高2013年冬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预计未来新造稻谷政策保护价将呈现上升趋势,也将引导粮食价格继续上升。

  三是成本因素。2012年主要化肥价格普遍上升,加上劳动力、物流等生产运输成本的上涨,后期粮食价格仍将持续面临成本推涨压力。

  综合来看,粮食价格将继续稳中趋升,即使涨幅温和,但其上涨的趋势将持续推动下游产品价格的逐步上扬,因此未来CPI在粮食价格传导作用下形成上升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三、稳定物价首要稳定食品价格

  物价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滞后指标,我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注重稳增长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物价调控监管的长效机制,保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相对稳定。虽然2012年我区CPI累计上涨2.6%,但2013年的通胀压力仍然存在。食品类价格作为物价上涨的主推手,更应作为稳定物价的首要任务。

  应对通胀预期,应从多方面入手稳定物价:一是建立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管理制度,加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信息预警的敏感性,健全职能反应机制;二是加强菜篮子的建设,改善物流仓储管理,保障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的持续供应;三是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规范经营服务收费标准,加强对恶意囤积、垄断涨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四是继续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扩大补贴覆盖范围,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标准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购买力的构成和稳定。

  展望2013年,只要继续正确引导预期、管理好食品价格,通胀率有望控制在4%以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