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为扩大生态教育共建机制影响力,龙岗区生态部门联合环保公益组织、学校开展了系列生态文明活动。
近日,一场以“自然笔记”为载体的生态教育课堂在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举行,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之旅。活动通过科学观察、艺术创作与生态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重新发现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在互动实践中深化环保意识。
科学与艺术交融,激发观察力与创造力
活动伊始,来自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慈济布吉环保教育站的老师们展示了国内优秀青少年自然笔记作品,从植物生长周期图到昆虫观察手记,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自然记录的独特魅力。老师向同学们讲解:“自然笔记不仅是记录,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共情。”在专业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文字,将科学观察转化为生动的自然艺术作品。
五感观察法: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在实践环节,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五感观察法”,借助放大镜深入探索校园生态。学生们化身“微观侦探”,细致观察树皮裂缝中的苔藓、花瓣边缘的锯齿结构等常被忽略的细节。一位同学惊叹:“原来一片枯叶里藏着一个宇宙!”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精妙。
实地探索:从理论到行动的生态启蒙
最令学生们兴奋的是校园实地观察活动。分组行动中,同学们在“四季耕耘基地”对植物叶片、昆虫活动等进行科学记录,测量数据、绘制观察笔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分享会上,大家踊跃展示自己的发现,有人对枇杷叶的绒毛产生浓厚兴趣,有人从落叶分解过程思考生态循环的意义。老师告诉学生们:“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谦卑、专注与联结。”
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学校现有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生态教育课堂,并开展更多实践活动。目前,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已涵盖垃圾分类减量、节水、污染防治、植物保护、湿地保护、节能低碳、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等八大主题。学校将持续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更多青少年在自然探索中成长,成为绿色未来的守护者。
据悉,龙岗区自去年联合探索生态教育共建机制以来,积极整合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生态教育体系。作为该机制的实践成果之一,“自然笔记”活动已在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和龙高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顺利开展,不仅展现了生态教育的创新模式,更为后续在全区学校的推广提供了示范样本。未来,龙岗区生态部门将通过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态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