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9日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2024年,在市生态环境局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必由之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目标,在生态环境领域积极运用新思路,展现新作为:环境空气六项指标均同比改善,优良河长占比91.1%,超额完成67%的目标考核任务,创历年最高。顺利完成第二轮省环保督察期间有关保障工作。推动全市首宗“两打”案件和全市首宗环境监测机构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案件立案。不断淬炼环保铁军尖兵,荣获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集体,首次同时斩获市级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一等奖与环境应急大比武集体一等奖。推动《龙岗区宝龙街道宝龙科技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正式印发实施。“龙城生态文明议事厅”作为全市“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的8个代表之一,获市委领导正式授牌。携手龙岗法院与龙城街道揭牌成立全市首个进驻街道及社区的“生态共享法庭+环境资源多元化解中心”。龙岗分站成功创建“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四星级绿色低碳实验室”,成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内首个绿色低碳实验室。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求突破,“数字化”全面赋能污染防治攻坚

  1.大气污染防治。深化“1+2+3+5”治气模式(“1+2”攻坚方案、“三个强化”整治提升扬尘治理、“五个一批”助力VOC精准减排),充分运用“智数化”科技手段全方位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全覆盖,运用AI智慧工地、AI道路保洁,强化“人防+技防”结合。针对重点道路、工地等区域,布设71套全景AI视频监控设备,开展智慧管控。2024年共抓拍扬尘预警1017条,黑烟预警55条,裸土未覆盖12条,通过远程喊话、短信通知等手段督促整改,实时掌控工地现场扬尘防控和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等情况。基于大数据AI训练模型,建立道路干湿标准,实现道路干湿状态自动判断,并在第2-11次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期间发挥效能,动态调整重点区域减排力度。

  2.水污染防治。运用流域模型,精细化分区管控水环境。结合机理模型、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和监测数据,进行支流污染负荷分析,追溯引起河道、排口异常的内在(管网、污染源等)和外在(气象条件、城市运行和管理等)因素。依据“断面-排口-管网-汇水区(服务区)-污染源”空间对应关系,合理划分水环境精细化管控单元。将溢流问题较为严重或水质较差或污染源多或环境风险大的区域作为重点管控单元(片区),进行差异化管理。

  3.土壤、噪声污染防治。持续开展辖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辖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统筹推进全区3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法定义务,并按时提交各项法定义务履责材料。全力落实“宁静城市”要求,以建筑施工噪声为重点,运用生态环境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诉量较大工地开展非正常施工时段巡查,累计巡查工地3042次。我区“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工程施工总承包土建一工区(龙岗段)”项目获评市“2024年度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优秀项目”。

  4.固废污染防治。强化龙岗区“无废城市”建统筹设,率先编印全市首套七类固体废物部门监管职责,夯实多元共治工作机制。系统开展危废企业“回头看”,持续巩固工业园工业垃圾“集中暂存、集中收运”成果,在工业园设置“小废水”统一收集吨桶和危险废物共享仓,提供废水统一收集及危废统一暂存服务,实现“两废两集中”,提升园区“两废”安全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机修行业危废规范化管理,以“服务+整治”为宗旨,制定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及帮扶评估方案,会同区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三个“1”要求(开展1次帮扶、1次督促,拒不改正的完成1次执法立案)进行整治。推动医废管理“数字”服务,推行“一键预约收运”、智能称重,全市率先试点开展医院医疗废物废水排污评估,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废物废水管理。

  (二)出样板,“示范化”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一方案”完善减污降碳顶层设计。印发《龙岗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024年行动方案》;加强宣传培训,举办企业碳履约与碳足迹培训讲座,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向企业介绍全球绿色贸易与碳足迹工作情况;走访调研辖区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减污降碳提供指导服务。

  2.“双推进”深化打造低碳试点建设。推进企业碳标识、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应用试点,开展新一批企业碳标识管理评价,推动低碳领跑者企业建设,规范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流程,编制龙岗区产品碳标签管理指南。推进近零碳示范标杆建设,组织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项目、润世华(深圳)总部研发大楼项目、龙岗区智能建造产业园项目等3个项目成功申报深圳第四批近零碳试点项目。

  3.“三落实”统筹构建碳排放管理体系。落实碳排放权交易、消耗臭氧层物质管控履约,累计完成114家企业履约和26家企业消耗臭氧层物质备案登记工作。落实EOD项目服务指导工作,现场实地了解横岗南片区EOD项目有关情况。指导横岗街道办初步完成EOD方案的编制,积极争取市生态环境局支持,助力横岗街道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招商引资。强化与区发改、城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与中节能集团等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快推进红花岭EOD项目进度。落实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指引,对20余个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进行低碳管理指导。

  4.“多举措”持续擦亮“以绿为底”生态保护发展成色。一是对辖区13个重点生态区域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监测,系统开展辖区动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截至目前,共记录维管植物368种,记录野生动物197种,包括金毛狗、土沉香、蛇雕、凤头鹰、银耳相思鸟、豹猫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二是完成辖区两轮16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管和2个项目成效评估工作;印发《龙岗区生态产品总值(GEP)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推动我区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三是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成果,推动“两山”基地和示范区保誉、成效满意度调查、指标值测算及达标评估等相关工作高效落实。四是强化督察考核刚性约束,统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推动形成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三)重实效,“标准化”全面打造高效环境监管新模式

  1.高效能执法提升监管能力。开展“利剑八号”“两打”、光污染等专项执法行动,立案224宗,下达处罚决定书232宗,实际处罚金额681.5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4宗,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3宗。省厅抽查“双随机”企业累计623家次,全部完成检查并公示,任务完成率100%。会同区卫健局、应急局、水务局等部门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共计161家,联合执法占比20.53%。推动全市首宗“两打”案件正式立案,深化执法协同作战机制,夯实执法“局队合一”,新创“所所结对”“科所长讲堂”等业务培训和执法协同作战模式,相互“借力”,提高基层监管效能。组织开展龙岗区第四届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派队参加深圳市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活动取得了先进集体一等奖、团体一等奖、自动监测执法第一名、执法案卷制作第一名的好成绩。

  2.高水平监管提升信访水平。通过编制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消化生态环境信访存量,遏制生态环境信访增量,防止矛盾叠加、风险交汇。围绕投诉控量目标、信访办理的重点难点、“信访法治化”工作等方面开展全年的信访专题培训,编制形成《环境信访资料汇编》。参照市级标准完善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建设,增强“局长信箱”案件吸附能力,畅通群众诉求服务渠道,积极响应民意。2024年累计受理环境信访平台投诉3418宗,同比下降41.97%,阶段性达到信访总量控制目标(市局任务要求下降25%),下降率列全市第二;全渠道累计受理信访投诉39999宗,同比减少5815宗,下降12.69%;民生诉求案件满意率99.99%,满意率全市排名前列。

  3.高站位部署夯实安全底线。深入推进生态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修订印发局安全生产和环境应急管理职责规定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监督体系。定期组织召开环境安全和应急工作会议,研判安全风险,印发专项方案及指引文件,健全分级分类管控清单,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风险评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召开环境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培训近20场次,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全年开展4次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优化应急物资储备,深化东部环境应急联防联控合作,持续做好应急能力建设。2024年荣获全市第五届环境应急大比武团体一等奖。

  (四)谋创新,“精细化”全面构建多元参与治理大格局

  1.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一是深化“绿色撑企20条”“促高质量发展18条”等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统筹落实,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二是连续四年免费为企业提供环保体检服务,并新增环保工程设计合理性评估方向,帮助企业规范、合理建设环境保护设施。为企业提供评估指导101家次,提出问题及建议370余项,办结“龙i企”企业诉求6宗。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系统组织企业拜访、外出招商引资等活动。走访重点企业7家次,对接招商引资意向企业7家,4家已落户,策划外出招商引资活动1场次。

  2.持续推进注塑及印刷行业环保合规建设工作。全面摸清207家注塑、印刷品行业企业环保底数及合规需求,建立“1+3”环保合规诚信制度体系,设定“通用+行业+减污降碳”生态环境合规诚信指标体系,开展3家种子企业示范建设,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3.持续推进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工作。正式印发实施《龙岗区宝龙街道宝龙科技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平湖、坪地街道区域环评成果已通过技术审查并完成修改,同步铺开其余街道区域环评工作,加快形成项目成果。

  4.持续深化普法宣教生态成果构建全民行动体系。一是主题宣传全面发力,在《中国环境报》《中国商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平台推出环保主题报道112篇次。二是生态活动有声有色。开展“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生态新质成果。三是全民行动体系深入人心。不断强化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覆盖全区111个社区,深化绿色创建工作,新增1个深圳市“八五”普法联系点,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在全市10个区中创建数量排名第一),开展环保主题志愿宣传13场次。推进生态文明课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全面覆盖辖区中小学,形成家、校、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抓攻坚,推动污染防治从“分类攻坚”到“集中管控”转变

  1.大气环境防治。坚持以改善空气质量浓度为核心,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的“1+1+2”的治理路线,精准抓牢扬尘源、移动源、工业源和不利天气应对四重防线,力争辖区大气环境各项指标优于2025年考核要求。

  在扬尘源治理方面,全面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6个100%”,推动施工工地智慧化监管、施工扬尘精细化管理,每月组织区委组织部、区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督导组,开展全区扬尘污染治理专项督导行动,提高督查督办时效。持续开展道路扬尘走航监测,针对长期上榜“十差道路”,督促各街道开展道路深度清扫、洒水等集中整治工作,保持道路整洁。

  在移动源治理方面,全面推动NOx排放控制,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智慧监管,对辖区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环保二维码张贴;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执法行动,精准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在工业源整治方面,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源头替代任务,深入推进VOCs治理完成深度治理,开展VOCs专项检查。同时加强VOCs精细化管控,推动C级、B级企业向A级企业转型升级。

  在不利天气应对方面,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应急减排污染源清单,建立道路湿润度及洒水报警联动机制,第一时间通知开展洒水工作,提升工作质效。

  2.水污染防治。坚持统筹河流整治、涉水面源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监管和入河排口整治销号四路并进,全力保障水环境指标达到2025年各项考核要求。

  在河流整治方面,一是针对惠州三河来水异常问题,定期梳理水质情况,协调加大水污染治理以及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二是加强与区水务局联系沟通,督促区水务局继续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推进排水户混流治理,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从源头减少雨污混流,对溢流点位实施溯源整治,减少雨季溢流污染。

  在涉水面源整治方面,以抽查考核为指向,按照工作机制,督促各街道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督促进度滞后的街道加快开展涉水面源整治各项工作,加强横向沟通,纵向协调。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方面,落实联动协调机制,加强统筹督办,强化调度管理。定期通报,做好日常发现问题交办。

  在入河排放口整治方面,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做好年度问题排口“一口一策”整治销号工作。

  3.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建设用地环境监管和源头防控两手抓,加强(疑似)污染地块现场检查和监督检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开发利用。

  4.固废污染防治。持续巩固与各固废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联合巡查机制,整治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混投混运”问题;在工业园推行“危废共享仓”,促进企业成本与风险“双降”、权益保障“一提升”。持续推动医疗废物智慧化管理,探索医疗废物贮存间智能化建设。

  5.其他要素污染防治。完成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全面推进辖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光污染防治,协调推进声功能调整工作。

  (二)抓“双碳”,推动绿色低碳从“初步探索”到“先锋模范”转变

  一是全力推动低碳示范。深化龙岗区碳足迹碳标识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服务,持续推动“低碳领跑者”建设,持续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开展电子行业与废弃物处置行业减污降碳路径研究,推动重点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对低碳补贴、利好政策的宣贯,推广宣传低碳建设典型案例,持续抓好碳排放权交易、消耗臭氧层物质管控履约管理。

  二是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科学合理编制龙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为探索工业大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成果,制定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示范区建设满五年复核自查评估工作。推进2024年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常态化监管、成效评估及报告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各单位按龙岗区生态产品总值(GEP)提升工作方案推进落实有关工作。依托城市公园绿地,打造建设龙岗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试点,争取办好“5·22”深圳主场活动,探索联动学校、社会公众、公益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途径,增进城市居民与自然联结。要加大普法宣教力度,结合“六五”环境日等重大环保节日节点,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新闻宣传报道和活动,进一步深化绿色创建、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等工作,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三)抓重点,推动环境治理从“逐个突破”到“以点带面”转变

  一是在执法监管方面,系统构建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综合查一次”“综合帮一次”“综合改一次”。同时推动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依证排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化执法协同作战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所结对、所所联动”执法模式,组建“局执法突击队”,延续“科所长讲堂”模式,集中力量形成“执法铁拳”。要积极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测、工况、工地扬尘AI设备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

  二是在环保督察方面,组织落实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等各项整改任务,配合开展督察整改任务销号工作;提前谋划,做好第三轮中央督察迎检准备工作。

  三是在信访化解方面,组织召开信访案件办理质量“所所交叉互评”会议,增进互评互动。充分运用龙城“环保议事厅”作用,打造龙岗特色的环境信访化解品牌。同时,运用行政调解、社区调解、党员调解、多部门调解等方式,切实为民办实事,形成“一所一品牌”,将“民生诉求”转为“民生满意”。要梳理总结“楼企矛盾”“楼路矛盾”等案件的化解经验,力争以“个案”经验推动该类案件化解。探索部门、商铺、物业、居民四方齐抓共管模式,引导其对建筑施工、餐饮、KTV等噪声共同参与污染防治。

  四是在环境安全方面,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细化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清单,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持续组织培训演练活动,实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管理。推动各管理所与企业“并行”履职,组织“带着环保主任看安全”行动。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现场管理和系统数据质量帮扶,切实做好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五是在区域环评方面,以“三线一单”“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加快推进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力争推动全区区域环评成果落地实施。

  六是在环境准入方面,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推广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

  七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跟踪“绿色撑企20条”“促高质量发展18条”落实情况,在项目投资政策指导等方面探索更加全面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工业上楼项目入园环保准入帮扶等做好企业服务,做好“龙岗环助手”微信小程序升级及运营,以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服务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