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2022年12月13日晚,从事美发工作的林某甲饮酒后驾驶电动车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碧新路段与同样驾驶电动车逆向行驶的黄某发生碰撞,林某甲遭受碰撞时脑部着地,被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重型,伤势严重,在医院一直昏迷不醒。林某甲的父亲林某乙年事已高且身患癌症,林某甲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无独立生活能力,此次事故的发生,导致家中重要的劳动力轰然倒下,一家人生活突然陷入极端困顿的境地,而肇事者黄某是90后外来务工人员,仅靠送外卖维持生计,经济条件同样捉襟见肘。交警部门在介入调解后,由于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分歧过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遂建议林某甲家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复杂繁琐的法律程序,林某甲一家人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林某甲家人一筹莫展之时,偶然间了解到法律援助这一途径,基于此,他们满怀期待,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法律援助处提交申请,正式寻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处审核后,认为林某甲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予以受理,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负责办理。法律援助律师在接到案件后,迅速投入工作,深入了解案情。考虑到林某甲昏迷不醒,无法完成诉讼程序,首先建议林某甲的父亲林某乙通过法院特别程序,申请法院宣告林某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林某乙成为林某甲的监护人。在这个过程中,援助律师多次往返法院、医院、鉴定机构等部门,收集林某甲病情诊断、亲属关系证明等各类材料,协助鉴定机构完成对林某甲的无民事行为能力鉴定,顺利完成监护人指定程序,2023年8月23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一、宣告被申请人林某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指定申请人林某乙为被申请人林某甲的监护人。”为后续维权奠定基础。
监护人确定后,援助律师积极准备诉讼事宜,详细梳理林某甲的病历材料、医疗费票据等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索医疗费。诉讼过程中,律师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扎实的证据链条,据理力争,最终赢得官司,一审判决作出后,双方都没有上诉。
然而,一审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黄某却未履行赔偿义务。面对这一情况,援助律师并未放弃,一方面为林某甲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查询黄某的财产线索;另一方面,鉴于林某甲家庭的特殊困难,积极为其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援助律师多次前往法院司法救助部门,提交林某甲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案件执行情况说明等材料,详细阐述林某甲一家面临的困境。
经过不懈努力,虽然案件因黄某无力履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林某甲最终成功获得司法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援助过程中,援助律师始终耐心地与林某甲家属沟通,定期告知案件进展,指导其参与诉讼、司法救助申请等维权事宜。林某甲家属林某乙年事已高,且身患癌症,对于复杂的法律程序和维权事宜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援助律师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他的感受,反而更加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每一个步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案件的进展情况。不仅在法律上给予指导,更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让这位身患重病的老人在艰难时刻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与公正。
【案件点评】
本案充分体现了法律援助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援助律师面对昏迷不醒,植物人状态的受援人及其身患癌症、文化程度低的家属,没有丝毫懈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繁琐的法律事务。在程序推进上,从法院特别程序指定监护人,到诉讼维权、强制执行,再到司法救助申请,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展现出专业的法律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援助律师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多个部门之间,积极沟通协调,为受援人争取权益最大化。在与受援人家属的沟通中,耐心细致,充分考虑到受援人家属的实际困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程序和案件情况,帮助其参与到维权过程中。这种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全心全意的服务,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也让受援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对于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法律援助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与责任的事业,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平等的法律保护,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再孤单无助。本案中,林某甲一家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法律援助的重要性,不仅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