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湾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南湾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理论学习。以街道党工委会议形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6次,组织专家集中辅导6次,宣讲报告会1次;街道各党支部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00余场,将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贯彻到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在街道党工委会由分管领导领学《习近平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3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领导班子专题法治讲座3次;开展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1次,执法队伍法治培训6次,组织中层干部90余人参观深圳卓建法律博物馆1次,组织本街道处级(含)以下公务员开展学法考试活动,不断提高街道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职责定位,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列入街道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
二是充分发挥南湾街道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审议通过《南湾街道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南湾街道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议事决策规则》,印发《南湾街道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标准和责任分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三是扎实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述法工作,特别是街道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区政府述法工作,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
四是强化法治“深调研”,承接市级调研课题1个,区级调研课题4个,均已全部完成。
(三)优化治理机制,提升法治效能
一是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落实街道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降低部门间协作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市场活力。通过简政放权,缩短企业注册登记周期至3天。落实“一次不跑”与“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优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累计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1亿多元,全区首个虚拟园区i企服务站、首个产业园虚拟园区i企服务站在南湾落成运营,街道获评2024年大湾区服务企业“五星街道”称号。积极开展企业合规服务,企业“法治体检”10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严格贯彻依法决策,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街道总法律顾问列席街道班子会。街道法律顾问团队参与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化解,并出具法律意见。
(四)严格规范执法,保障公平正义
一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制定97项高频违法事项执法指南,编制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库;开展执法培训6场,内部培训23场,“场景式”培训5次;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4次。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力量。2024年,街道行政执法类岗位新招录公务员9名、安置转业军官2名。执法相关部门公务员提拔晋升4人,共有49名一线执法人员获评“爱岗之星”等荣誉称号。共有28人参加了执法证培训考试,其中包括未在行政执法岗位的行政执法编公务员15人,有5名申领了行政执法证。
三是创新执法方式,体现执法温度。适用“首违免罚”案件8宗。持续开展“执法大讲堂”活动43次。开展“直播式”执法1次。
四是积极争先创优,创建执法名片。明确创建“广东省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示范街道”工作任务。积极参与深圳市“沙场秋点兵”主题活动,主动报送行政执法优秀案例1篇,行政执法深调研报告1篇,街道执法队曾岸仪同志代表龙岗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坚持源头治理,构建治理新格局
一是巩固安全防线,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党政一把手对应急管理工作双牵头、双领导,街道领导牵头约谈安全生产落后单位15次。修订街道应急值守规定,集中编制“1+42”应急预案体系,实行全流程清单式管理。全面推进电单车、小散工程、物流行业等40余项隐患排查治理,整改隐患4万余处。开展安全执法检查159家,行政处罚36次,消防行政处罚10次。开展安全风险宣教活动20场,应急演练60场,参加活动人数6000人。
二是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组织开展调解培训6次。推进“1+4+N”零距离家庭法律服务新模式建设,实现矛盾不出小区。全面铺开“无讼社区”工作,实现“一社区一法官一助理”,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三是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全市首个街道级社会矛盾第三方化解基地落户南湾。大力开展“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五级大接访”,收集解决群众诉求。街道一把手亲自推进“一网统管”民生诉求事件机制优化完善,事件处置时长缩减65%,总体满意率99.72%。
四是深入推广“龙岭模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以“党建引领促共建、盘活资源推共治、优化服务齐分享”为核心,辖区14个社区完成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项目申报与实施,“龙岭模式”全覆盖。
(六)强化权力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一是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实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街道办工作报告、人大工委报告,开展街道部门满意度测评,参与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
二是积极配合司法、检察监督。街道涉行政复议4宗,行政诉讼3宗,其中经行政调解撤诉1宗,开庭审理1宗,街道负责人出庭应诉1宗,无行政复议被纠正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收到人民检察院磋商函1份,协助调查函1份,已按期办结回复。
三是强化监督执纪。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0余场,党工委书记讲廉政党课1次,“南湾清风”课堂培训10期,《从“鸭屎围”到“改革开放示范村——走读深圳龙岗南岭村》廉洁推文荣登广东省媒《南粤清风》,敢用善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四是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制定《南湾街道行政执法合规工作方案》《南湾街道2024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南湾街道2024年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行政执法监督具体工作内容,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责任。
五是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诚信,接受群众监督。龙岗政府在线发稿量379,办理依申请公开10件。缩短款项支付时间,及时全面履行民事合同。加强工作人员诚信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七)加大法律服务,营造法治环境
一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新建个人品牌法律顾问工作室3个。街道、社区和园区法律顾问累计参与调处各类纠纷240余宗,出具法律意见近200份,进行法律咨询1300余次。组织法律援助律师专题学习,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余宗。
二是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增强法治意识。组织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中坚力量开展普法宣传进机关10场,进社区113场,进园区企业16场,进学校13场,举办“街坊议事堂”活动2场,共计参与人次30000余人。开展涉外法治建设,为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培训5场,参加人员300余人。在全区率先实现“一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一公证员”全覆盖。
三是落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形象。司法所实现统一集中办公,配齐各功能区,规章制度上墙,标识、指引明晰清楚,司法所整体形象和工作集约化水平得到提升。
二、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
一是加强执法培训,通过案卷评查的方式,以评促改,建立高频执法事项执法指南和典型案例库,规范办案,进而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二是加大街道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南湾街道2024年重点工作一览表》为基础,精挑细选5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上报。
三是2024年街道行政执法类岗位新招录公务员9名、安置转业军官2名,组织28名公务员参加执法证考试,5人领取了执法证,充实了执法人员力量。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综合行政执法职权事项实际使用率相对不足。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深府函〔2021〕213 号),下放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事项共475项,但街道主要使用的职权事项约60项。主要原因:一是某些执法事项专业性较强,需要检验、检测、检疫、鉴定,但街道设备、经费皆有限,难以开展;二是某些案件存在主要以重大、疑难案件为主或者情节严重、案情复杂或者属于违法行为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的情况,如目前查违案件多涉大型企业或政府工程,街道执法阻力大;三是执法人员能力难以满足,某些案件对证据要求较高,取证难度大。
二是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效果一般。2024年,街道司法所履行执法监督职责,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有关制度、开展执法培训、组织案卷评查、编制执法指南和典型案例汇编,但落到综合行政执法效果上,执法监督的成效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体制机制不完善,今年年中的机构改革之后,协助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才写入司法所工作职责,但协助的方式、尺度,人员和经费保障都未明确,使得工作开展并不顺畅;二是经验不足,行政执法监督刚刚列入司法所工作职责,虽然前两年也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工作手段都处在探索阶段,难以真正触及综合行政执法本质。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抓实法治建设重点工作。继续发挥依法治街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法治建设更好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服务。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分级分类精准法治培训制度,切实提高街道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丰富执法监督手段形式,细化执法培训内容,突出案卷评查重点,监督执法指南落实,完善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库,同时,加大对下放事项的深入研究,推动执法事项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