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 > 信息公开 > 专题 > 治水提质

龙城街道深化河湖长制 更实举措推动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读特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清晨的阳光洒在龙城街道爱心路上,随着一辆道路保洁环卫水车冲洗路面,激起的水花映出一道彩虹。与传统市政用水车不同,这辆水车并不使用自来水,而是采用经过处理、达到市政杂用水标准的再生水,这些再生水来源于城市建设中的基坑水。这一创新措施,不仅有效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也为城市增添了清新与活力。

  近年来,龙城街道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通过深化创新河湖长制,纵观辖区水资源实际情况,推进环卫、园林绿化再生水的大规模利用,探索出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模式。特别是在建筑施工中,基坑水的再利用为水资源节约开辟了新的途径。龙城街道通过高效的水质净化工艺,将原本头疼的基坑水转化为再生水,用于市政环卫杂用水。据统计,今年龙城街道的市政杂用水量约39.98万立方米,其中基坑水约3.46万立方米、再生水约32.74万立方米,非常规水替代率超90%。

  基坑水再利用 探索节水新路径

  基坑降水是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通常由于地质条件和降雨量不同,建筑工地的基坑会积水,给施工作业带来隐患。龙城街道位于龙岗区中心城,辖区内有近40个在建工地。汛期降雨期间,基坑大量积水,不仅增加排水系统负荷,还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面对建筑施工中基坑积水和水资源缺乏的难题,龙城街道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如何让工地的基坑水由“问题水”变成“清洁水”,联合施工企业创新性地引入再生水共享调度系统,成功将积水转化为再生水资源。

  位于龙岗区的深惠城际2标(五和——坪地)土建五工区龙城站万象天成工段和大运金融中心建筑工地正使用基坑水共享调度系统。这套完整的“建筑工地黄泥水处理及节水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泥水处理、水质检测、共享取水等三个部分。

  这是龙岗区首批落地的建筑工地再生水共享调度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工地施工过程产生的黄泥水变成了清澈的再生水,不仅用于工地自身的洗车、浇灌、尘土喷淋等,还可共享给市政等需要单位使用,预计每月节水超5000吨。这些再生水除提供给工地洗车、浇灌、尘土喷淋等自用外,还可将结余部分共享给市政等需要单位,使其发挥更大社会效益。

  在工地外,设有取水接口,市政取水车只需扫描取水二维码,即可轻松接入项目工地的再生水供应系统,将项目工地结余的再生水灌入市政用水车内,用于路面冲洗、绿化养护等。整个过程自动化、无人化,不仅解决了基坑积水排放问题,还减轻了城市供水系统的负担,提升了区域水质,实现了水资源再生利用。

  筑牢“防汛安全网” 守护城市安全防线

  每年汛期,城市防汛工作都面临严峻挑战。为提升防汛能力,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龙城街道从标准化建设入手,构建完善的“智防”“人防”“物防”体系,显著增强了街道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灾害的能力。街道充分发挥两级河湖长的领导作用,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不断优化洪涝灾害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张紧密的防汛网。

  同时,街道还创新性地推进了排水、环卫运营单位的“雨前清扫、雨中清疏、雨后清通”联合工作模式,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为市民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防汛屏障。此外,街道还组建了70余人的水务网格员队伍,深入社区进行防汛安全和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并组织防灾避险演练,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激活“水美经济”推动全民志愿护河

  在强化防汛能力的同时,龙城街道还不断深化水生态治理工作,积极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街道全力攻坚龙岗河干流碧道非示范段项目,并提前移交了约28万平方米的施工用地,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街道还积极挖掘和推广水文旅路线,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徒步活动、文化派对和创意集市等,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展示了深圳的文化包容与温暖。

  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全民的广泛参与。为此,龙城街道成立了“龙城街道志愿者河长服务队”和“龙岗河护河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河长巡河护河行动,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护水。今年已开展相关活动11次,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亮丽风景线。同时,街道还开展了节水、爱水主题宣传活动,让节水、护水的理念深入人心,传播带动更多的家庭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节水、护水中来,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接下来,龙城街道将继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生态环境监督,保障碧水清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落实,让水生态润泽龙城万千群众,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