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深化社会文明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市、区社会建设工作部署和街道关于社会建设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市、区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继续深入打造“文明型街道”,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大力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建设美丽幸福龙城。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培育典型,提升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质效
1.继续推广紫薇社区服务中心“双工一社”服务模式。紫薇社区要积极巩固成果,在建立长效机制和惠民服务上下功夫。街道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强指导和扶持,加强检查督导和资源倾斜,不断提升服务中心的品牌、品味和品质。各社区应借鉴紫薇社区的成功经验,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使之成为社区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成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
2.大力推广愉园社区服务中心“一中心多站点”便民服务模式。愉园社区服务中心以便民惠民为目标,探索建立了以服务中心为主体,在周边小区设置多个服务站点,根据各站点居民的不同需求设立相关基础服务的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一刻钟”服务圈,让居民享受到更快捷、更贴心的人性化服务,让社区服务中心在“一刻钟”内为居民服务,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各社区应充分借鉴“一中心多站点”服务模式经验。
3. 积极探索社区集体经济、企业党建和三资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党群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效能,积极探索社区集体经济、企业党建和三资管理新模式。通过片区带动社区,推动新分设的爱联、新联、嶂背、吉祥等四个社区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努力打造爱联片区四个工作站共建、联动、分享的新模式。
4.巩固提升天安数码城区域化党建成果。继续加大“党建带群建、带行业协会共建”工作成果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园区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城市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织网工程”工作平台,加强民生服务体系建设
5.全面落实市、区有关“织网工程”的决策部署。按照“公共信息资源库、网格信息员队伍、社会管理工作网、社区家园网、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决策分析支持系统”(以下简称“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的基本架构,建设“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到2014年末,完成“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的建设和试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
6.突出抓好基础网格调整划分,网格信息队伍整合。一是根据市、区有关网格划分的标准,按照“属地管理、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我街道社区类型、人口数量、房屋数量、信息采集工作量和人员编制等情况,调整完善社区基础网格。二是按照“一格一员、定格定责、工作量均衡”的原则,整合网格基础信息采集队伍。三是动态采集网格内实有人口、法人(机构)、房屋(城市部件)等基础信息,以及区相关部门业务信息和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等时间信息。
7.完善社区家园网站建设。依托市统一后台管理系统和基本模块,开发建设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贴近居民生活的社区家园网子网站,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通过家园网,参与社区事务、办理个人事项、享受公共服务,促进社区自治长足发展。
8.建立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一是汇总分析网格员采集传送到“公共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信息、相关单位业务信息、家园网上的民生信息等,为街道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二是承接市、区“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转来的隐患信息,及时分拨到街道相关部门处理,并跟踪处理结果,定期向街道领导报告。三是分类开发主题应用。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基于“公共信息资源库”,为领导决策提供不同类型的决策分析数据,为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依据。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基层管理基础
9.理顺社企关系。根据城市发展客观要求,科学划分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治区域,进一步理顺社区工作站与股份公司、社区工作站与居委会、居民小组与花园小区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提升基层管理和服务质量。
10.进一步推进“文明·自治”住宅小区创建工作。根据《龙城街道创建“文明·自治”住宅小区工作方案》要求,继续推进城市花园、香林玫瑰花园、龙城国际花园、紫薇苑(西)等4个试点小区的创建工作,着力抓好天健现代城小区示范点打造。各部门应加强指导,以建设文明长廊带动小区“文明·自治”工作顺利开展。
11.成立街道文明促进会。引导辖区社会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为辖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文明创建平台,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以守望相助、文化传承、文明共享为主题的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网络。
12.深入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结合产业园区及企业业务人员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购买社工机构服务项目。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进企业,加强企业法律援助点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劳工关系处理协调机制,提升企业的自治管理以及矛盾纠纷处理能力。
13.推进诚信建设。一是利用街道、社区文明创建绩效考核平台,建立诚信绩效档案,完善企业个人诚信评价制度,对每年辖区内评选的诚信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商户等信息,进行记载存档。二是利用街道新媒体网络平台,记录和公示表彰一批守法诚信先进个人、先进企业,通报批评一些失信行为,营造全社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欺诈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建立健全诚信档案管理和应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诚信档案实效功能,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14.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完善辖区社会组织和本土社工人才孵化培育工作方案,在各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规范化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问题,培育其发展壮大,实现社会组织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同时,积极降低社会组织备案条件门槛,精简备案工作流程,促进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5.切实抓好民生项目。认真落实市、区、街道公布的公共服务“白皮书”中民生服务项目,紧扣民生热点、难点,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并按照市区要求,列入社会建设岗位工作考核内容,加强督查考核。
16.推进回龙埔片区文体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回龙埔片区文体设施,为社区群众提供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从而将回龙埔片区文体中心打造成集文明创建、片区党建、文体活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
17.加强社康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健康之区”。各社区积极配合区相关部门落实社康中心场地建设,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解决辖区居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
18.继续开展关爱外来建设者及其子女的活动。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多方联动,在暑假期间为外来建设者子女举办文娱活动,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19.加强对社区矫正、刑满释放等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通过健全安置帮教和社区组织网络,提高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服务管理水平和教育改造质量,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0.加强对残疾人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大力推进职康中心建设,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康复需求,并统筹安排社区公益性岗位设置,妥善解决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落实政府部门的“扶贫”、“双到”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倡导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帮扶救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