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城街道嶂背社区工联会成功调解了一起劳资纠纷案件,帮助一因公受伤女工获得医疗、补偿、补助费共计3.6万元,有力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女工受伤索偿遭拒社区及时组织调解
1月7日,市民湛女士来到嶂背社区工联会,反映自己在工作期间意外受伤,但其所在企业——位于该社区的某塑胶厂不愿给予合理补偿的问题,希望社区帮助其争取医疗费及经济补偿金。
今年53岁的湛女士进入该塑胶厂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因在上班期间接触工业原料,导致眼睛病毒性感染,情况严重,花了3400元进行治疗。由于医生叮嘱其不能再接触刺激性原料,湛女士只好在病愈后辞职,希望企业能全额支付医药费并给予其适当经济补偿。然而,厂方却拒绝了她的要求。
了解这一情况后,嶂背社区工会和信访调解部门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展开调查了解,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多次沟通协调,企业同意为员工报销50%的医药费以及以底薪为标准,支付其16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但湛女士表示,企业只承担50%的医药费并不合理。
当事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明明是在工作期间受伤,但企业只肯报销50%,这不合理。而且现在眼睛并没治好,以后还要花费一笔钱。”湛女士明确表示不同意这一解决方案,希望社区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多赔偿。
1月9日,嶂背社区在社区会议室召开现场协调会,邀请社区挂点律师参与调解。
“根据现行法律,湛某已到退休年龄,并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无法保证其一定能够获得经济补偿金。”律师话音刚落,湛女士就情绪激动起来:“我眼睛如果瞎了,下半辈子该怎么办?我不相信你,这事儿调不成了!”随后便气冲冲地离开现场,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劳资纠纷终获解决
为及时化解这场劳资纠纷,社区工作人员分头找当事人及企业沟通,极力促使企业满足湛女士的诉求。
1月12日下午,嶂背社区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调会现场,企业提出16个月的底薪和100%报销医药费的补偿方案,补偿费共计32328元,但湛某仍不满意。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与企业方单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毕竟是干了16年的老员工了,能不能将补偿金额提到3.7万元?”
经多方协调与配合,湛女士表示愿意作出让步。最终,企业同意支付其医疗、补偿、补助费等共计3.6万元。1月14日,社区工作人员对湛女士进行了电话回访。她高兴地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已拿到全部赔偿,“这下我可以安心回老家带孙子了!”至此,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起劳资纠纷案终于得以巧妙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