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里有没有农药残留?肉里有没有瘦肉精?日常吃的生果蔬菜、海鲜肉类,到底安不安全?民以食为天,当下,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市民普遍关注。
在龙城街道,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正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检测“盲区”到“一心三网”(指挥中心+巡查网+检测网+执法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样板,龙城实现“智慧化”转变的同时,着力构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道,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每天采样检测200-400批次
7月16日,记者在龙城街道办4楼的食品快速检测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区将蔬菜和水果从样品袋中逐一取出放入量杯,加入溶液后取样滴在色卡上进行比对,以颜色变化判断样品是否有农残超标情况。
“我们每天从龙城辖区16个农贸市场和超市中抽样食品进行检测。”据该检测室负责人胡琼文介绍,全程只需20分钟就能出结果,每天可检测200个样品,一旦发现问题,工作人员将立即联系市监部门采取行动。“每天检测出的结果都会张榜公示,这样倒逼商家必须守法经营。”
据了解,去年12月1日起,该街道创新推出“智慧食安”大数据在线管理系统,打造“指挥中心+巡查网+检测网+执法网”一心三网的“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着力构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道。
作为龙岗区首个“一街一车一室”试点街道,龙城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全方位、全覆盖投入:建立173平方米的A级快检中心,设置快速检测实验室、数据处理中心、培训室和宣传长廊4个功能区域,配备2辆快检车和12名快检专业人员,每日抽检承载量200-400批次,实现对食品经营单位全覆盖检测;建立健全抽检机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辖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抽样检测,每家不少于3个批次。
同时,龙城街道利用现有的社区网格资源,组建一支来自11个社区共385名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巡查员(网格员)的大队伍,对381个网格的餐饮服务单位上门检查登记、派发宣传资料、督促商户办理证照,并严格要求商户在店内显著位置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全口径、全覆盖、全链条的日常巡查,为食品安全“巡查网”靶向式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一心三网“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最关键的一环——龙城街道“智慧食安”大数据在线管理系统,是实现“三网融合”的核心秘诀。
据龙城街道食安办主任洪晓枫介绍,通过智能化、系统化分析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智慧食安”大数据在线管理系统不仅可实时更新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单位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各单位的食品安全情况,还能通过食品安全巡查员采集辖区餐饮服务单位的巡查数据和检测员检测的相关数据,生成食品安全风险位点图,对餐饮服务单位标注“绿、黄、红”风险等级,更具象化地提升重点监管执法方向。此外,巡查员、检测员、执法员依职责将平时工作中采集的数据和图片信息实时上传到系统后,指挥中心会对其进行智能化信息分拨,让食品安全信息无缝对接,使巡查、检测、执法三网高效联动,大幅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依托‘智慧食安’大数据在线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远程实时监控等功能,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洪晓枫介绍,过去该街道食药安办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仅仅是“单方向”检查,无法全面掌握辖区食品安全情况,如今已转变为全方位巡查,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大幅度提高。
此外,为提升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以及居民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龙城街道根据社区巡查和第三方抽检情况,定期组织举办“食品安全大讲堂”,召集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集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开放日、快检下社区便民服务等活动,邀请居民体验快检服务,扩大对快检工作和便民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