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街道紫薇社区因花得名,每到盛夏,一簇簇紫薇花惊艳绽放,装扮着社区的大街小巷,分外漂亮。社区由8个花园小区和2大市政公园组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非常宜居。辖区居民素质高、维权意识强,对基层治理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从解决居民小微实事入手,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精准发力“小支部”解决“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9年起,紫薇社区党委深入探索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参照“龙岭模式”逐步建立起“红色物业”“枫桥社区”等工作模式,社区各项工作统筹安排、齐抓共管、稳步推进。2021年初,社区初步构建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党组织生活制度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小区治理多元化为支撑的“一核三化”花园小区治理新模式。
小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小区党支部是小区治理的核心。紫薇社区在关键要害上发力,在小区设立“小区书记工作室”,组织开展民情恳谈、事务协调、跟踪反馈等,承担起社情民意的“连心桥”、小区事务的“吹哨人”、物业服务的“新闻眼”和居民权益的“代言人”等重任。
紫薇社区党委书记曾智聪分享了一个例子。有段时间,社区每天都会接到同一个居民的投诉电话,反映邻居养狗扰民。社区多次上门调解,但该邻居坚称没有影响到对方,双方不欢而散,邻里关系更加紧张。“这个时候‘小区书记工作室’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区党支部书记协助我们解决好了此事。”曾智聪说,获悉此事后,小区党支部书记与这位邻居交朋友,经常交心谈心,在聊天中得知对方有一个习惯,睡觉前总把小狗关在阳台。于是,她深夜实地走访,发现因房屋面积较大,业主本人听不到阳台狗叫声,但楼上的住户却听得很真切,原来是天井的回音把狗叫声传到楼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社区再次上门调处。得知原委后,这位邻居当即承诺晚上把狗放回屋内,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在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总结具有龙城特色的紫薇工作经验,探索紫薇枫桥式小区基层治理模式,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曾智聪说。
以心蓄力“微治理”充满“人情味”
基层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紫薇社区始终坚持把居民的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把居民的幸福作为工作的成效。
吉祥路沿线有一个卖服装的流动摊贩,社区城管和小区物业多次到现场劝说未果,甚至和执法人员打时间差、游击战,屡禁不止,让社区很是头疼。“我们转变思路,跟他交朋友、聊家常,了解到他家庭确实很困难,我们决定从根本上帮助他解决问题。”曾智聪说,当得知一临街商铺临时退租,社区马上出面协调,帮助该商贩用优惠价租下商铺,让他安心经营发展。
去年,紫薇社区几处人行道上有粉笔练字的痕迹,影响市容美观,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寻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事主,后来根据附近物业公司提供的线索,社区工作人员一早蹲守,终于在凌晨5点找到了事主郑伯。原来郑伯酷爱书法,在老家就有每天清晨在路面练字的习惯,退休后随子女到龙城居住,想把这爱好持续下去。“我们社区很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我们把郑伯请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所长,教青少年学习书法,同时还能与志趣相投的书法爱好者切磋技艺。”曾智聪说,从这些日常琐事中,社区工作人员深切地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各方,基层治理才更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结合新形势下基层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紫薇社区党委将带领小区党支部、党员以及广大志愿者,从‘小、细、微’处着手,服务居民群众,在治理中彰显服务,在管理中彰显温情。”曾智聪表示,接下来,紫薇社区将凝聚各方力量,同心相向,大力推进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把紫薇社区绘成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