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景社区老年人歌咏队表演节目。
邱金福展示自己的歌词本。
日常弹弹钢琴,时不时约上一群好友唱唱歌、跳跳舞……这可不是在描述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而是生活在龙岗中心城尚景社区老年快乐歌咏队队员邱金福的美好晚年。他于上世纪80年代从内地来到龙岗工作定居,数十年来亲眼见证了龙岗从闭塞的小村子变为四通八达的城区,荒无人烟的场地化身公园及绿道,曾无所事事的老人们纷纷找到喜爱的娱乐活动。如今,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他“返老还童”。感念龙岗美好生活的他,亲手写下数篇歌词,记录下龙岗这些年来的美丽蜕变,并祝愿龙岗未来更加舒适宜居。
歌词里的龙岗记忆
“深惠路弯又弯,坑坑洼洼走得慢,晴天漫天尘土飞,雨天泥土四处飞溅。深惠路弯又弯,去趟罗湖走半天,到了罗湖往回转,回家已是星满天。”这是邱金福写的歌词。上世纪80年代,邱金福因工作关系变动从吉林来到龙岗,彼时的龙岗交通十分落后,既没有地铁也没有高速公路,连通往特区的道路也只有深惠公路这一条路。邱金福回忆道:“那时我在市内工作,在龙岗居住,当时的深惠路车多路窄,道路坑洼不平,车辆行走缓慢,上班经常迟到,加上道路两旁植物稀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飞溅,过路可是褪层皮的苦差事。”也正因此,他写下了这首略带戏谑的歌词。
“如今龙岗的道路四通八达,地铁有了,公交车也多如牛毛。”邱金福介绍,这些年龙岗的交通飞速发展,出行选择多了起来,出行速度也大大提升。“以前的老年人腿脚不利索了就意味着哪也去不了,但现在公交站台修到家门口,老年人还可以免费搭乘公交,简直是龙岗的老年人最幸福的时候。”
深情歌颂龙岗变迁
带给邱金福感慨的远远不止龙岗交通的便利化。近年来,龙岗文化基础设施实实在在提升,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同样让他深有感触。步入尚景社区,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欧式风格的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让人眼前一亮。而在尚景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还有一个独属老年人的乐园——歌唱室。在这50平方米的歌唱室内,钢琴、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每周,快乐歌咏队的队员们都会聚集在这里,用歌声度过闲暇时光。
“以前可没有这种条件,幸亏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邱金福表示,伴随着硬件设施的提升,以前退休了无所事事的老人们,有了“有的放矢”的条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快乐歌咏队,现在这支队伍已经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60余人。并且得益于龙岗文娱气氛日渐浓厚,老年模特队、舞蹈队等各种文娱队伍逐渐壮大,很多从没有任何歌唱和表演经验的队伍成长为有一定声乐基础及表演技巧的老年文艺团体。“比如以前的舞蹈队都是老太太瞎跳,赶鸭子上架,现在社区请了专门的老师开课教导,连娱乐水准都提升了不少。”如今,不少老年团体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的各类活动舞台上,给居民送上了一道道丰富文化开胃菜。
“美丽龙城我的家,四季温暖遍地花,碧湖映蓝天,环境美如画。”这不,不久前邱金福又为歌咏队写了一首歌词,并打算在之后的社区活动中演唱,表达自己对龙岗美丽变化的热爱。
视龙岗为第二故乡
“走,咱们也出国看看。”去年5月,出于对“他山”的好奇,邱金福与尚景社区一批退休的“老顽童”飞往国外,到欧洲6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卢森堡)游玩了一番。本以为能在旅途获得愉快体验的邱金福,不料刚到欧洲就遭遇种种不适,开始想念龙岗。
原来,邱金福去巴黎时,正赶上法国出现恐怖袭击事件。“走在巴黎的街上,四周空无一人,让我们感到很害怕。”邱金福说,赶上这个时候,人人自危,连晚上出门散步都不敢了,习惯早晚锻炼的他感到很不舒适。“还是龙岗好,尤其是现在花园小区都引入了物业管理,治安环境提升很大。”
除了对国外的治安环境感到不满,邱金福也不喜欢他在欧洲所感受到的城市气氛。“他们的城市个个暮气沉沉,就像快下山的太阳。”原来,欧洲的老龄化、空巢化让他联想到了曾经的龙岗,“深圳外来人口非常多,以前一到逢年过节年轻人就回老家看望老人,大街上人都不见了。”邱金福表示,现在很多人都选择把老人接到龙岗居住,原因就是龙岗变得更加宜居,大家的归属感也更强了。
“龙岗天天有新变化,它就是我第二故乡。”从欧洲回到龙岗,邱金福当即写下了一首歌词。数十年前,邱金福从吉林初来龙岗,到如今在此扎根,他已把龙岗视为第二个故乡,也诠释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