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借力湾区经济实现“两个支撑”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07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大运新城区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近年来,深圳新的湾区经济增长极正悄然形成,而作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未来,龙岗区将充分利用大运新城区域性创新产业平台、国际大学园等优势,在全市未来发展中实现“两个支撑”。

  创新产业平台日趋成熟

  “大运新城的规划很不错,但要想在全市未来发展中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就要求相关部门在重大项目的引进、科技企业的培育、高端人才的孵化中有所选择、有所把关。”在区政协委员、区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谌毅兵看来,大运新城正处于发展期,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科技、产业和人才。

  记者从大运新城办了解到,新城拟通过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形成龙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城融合。目前,新城新兴产业主导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将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谌毅兵认为,目前思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在已建成的龙岗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等空间载体引进更多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培育更多成长性好的企业,实现产业支撑。“大运新城拥有的区域性创新产业平台只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并对龙岗经济发展起到更大推动后,才能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显著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大学园区发展显智核效应

  “放眼国际,大学园区都肩负着智库角色,承担着为城市、企业输送高端人才、提供创新性知识和产业支撑的作用。”区政协委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丽萍认为,国际大学园前景巨大,对深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犹如斯坦福大学工业园对硅谷的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简单来说,能为深圳构筑起产业、人才、科技、国际化等多个支撑平台。”

  据介绍,国际大学园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方式,实现深圳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零距离接触,各高校依托合作学校资源,构建强大学术梯队,提高龙岗乃至深圳的学术起点和科研水平。资料显示,未来,国际大学园将汇聚超过4万名新兴人才,引入多所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进一步凸显智核效应。

  “区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校企加强合作,为智库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黄丽萍表示,目前,国内的大学大都是“关起门来办学”,为了避免国际大学园也出现类似情况,政府应该多加引导。在黄丽萍看来,未来,国际大学园的多所国际院校应该坚持“半开放”办学模式,帮助龙岗将后发优势发挥最大化,助力龙岗高水平崛起。“只有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大学园的东部智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凸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