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17年度入学典礼,迎来了创校以来的第四批本科生。9月13日,中俄两国第一所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将正式开学。今年以来,龙岗在创新平台、创新载体方面更是喜讯不断:4月,两所诺奖研究院落户;6月,图灵奖得主研究院成立;7月,智能视听研究院揭牌……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说,过去5年,是龙岗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5年,也是龙岗创新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5年。高等院校从无到有,并在东部崛起一座国际大学园,成为龙岗创新“智核”;高端要素不断汇聚,各种创新平台成几何数增长,累计达到141家;创新配套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创业体系。
◆开放式协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创新平台、高等院校、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创业人才、创新创业资本、龙头企业、科研机构
◆深圳国际大学园成龙岗创新“智核”
“世界还面临诸多挑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各个学科里有创新力的人们齐心协力。”9月3日上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7年度入学典礼上激励学生做一个成功的人,并用创新能力解决未来问题。他是港中大(深圳)杰出大学教授、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负责人。4月10日,港中大(深圳)两所诺贝尔奖科学家命名的研究院成立,其中另一所是阿里耶·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
短短3年多,港中大(深圳)已吸引了一批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盟;组建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时间回拨到2013年,龙岗区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其中一“高”就是高等院校,并极富前瞻性地抓住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在龙岗区核心地段大运新城片区划出2.6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国际大学园。
2014年4月28日港中大(深圳)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最终落地龙岗大运新城。2014年5月20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俄两国教育部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支持中国北京理工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以下简称“莫斯科大学”)在深圳市合作举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同年8月,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宣布入驻。
如今,一座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级名校合作办学项目在国际大学园逐渐崛起!其不仅探索了一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新道路,还为龙岗“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成为深圳东部创新“智核”,推动着龙岗面向全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深圳社会经济发展。
◆加快打造创新平台体系
在打造创新“智核”的基础上,龙岗区近年来持续优化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十二五”期间,龙岗建设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全区创新平台累计达112家,其中包括国家级6家、省级6家、市级58家,比2010年新增76家,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大幅提升。
2016年,龙岗新增下一代高速光传输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9家,新增新型科研机构2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龙岗基地等一批产学研机构也竞相落户,高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龙岗。
特别是今年以来,龙岗区从过去注重单体项目的引进向搭建平台、完善创新链条转变,以政策创新带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模式创新,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并给予最高1000万元建设扶持及1000万元场地租金扶持,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新增2所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1家海外创新中心,图灵奖得主领衔成立的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高文院士牵头组建的深圳智能视听研究院挂牌成立。今年,龙岗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7家,累计141家。
下半年,龙岗将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链条,加快推进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同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新实力的新型科研机构,并大力推动与本地产业耦合匹配,切实激活技术创新源对产业发展的核心拉动作用,力争创新平台突破150家、新型科研机构突破7家。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格局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各类创新配套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过去5年,龙岗不仅打造深圳东部创新“智核”,还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北航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成立全省首家全流程网上交易的区级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其中,龙岗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成立两年多来,累计撮合技术交易240例,交易额近2亿元。
在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方面,龙岗在全市率先搭建了天安数码城-美国硅谷、星河雅宝-韩国、天安云谷-以色列、华南城-荷兰四条“国际直通车”,并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和龙岗驻硅谷招商联络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截至目前,“国际直通车”总数达到七条,新开通的包括天安云谷-德国、中海信-俄罗斯、天安云谷-澳大利亚三条“国际直通车”。
另外,龙岗区近年来还累计建成创客空间30家,其中国家级10家、市级20家,众创服务平台6家,各创客空间汇集创客项目(团队或个人)650多个,在孵中小微企业超过200家,为龙岗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数读
“十二五”期间,龙岗区创新平台累计达112家,其中包括国家级6家、省级6家、市级58家,比2010年新增76家。2016年,龙岗新增下一代高速光传输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9家。今年以来,龙岗新增创新平台10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7家。至此,龙岗创新平台累计141家。
◆声音
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将依托北大资源,发挥专业团队优势,加快孵化进程,尽快实现产业化,从而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平台优势,帮助龙岗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将龙岗打造为国家自主视听标准的全球运营总部、音视频处理和分析芯片设计生产的基地、智能视听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投融资平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