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长计划”龙腾学校中标设计方案 | 对角线建筑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8日 来源:深圳龙岗建筑工务署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项目背景:

  龙岗区高品质校园“城长计划”由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协同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深圳市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等部门,深圳市冈巧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策划组织,旨在打造立足龙岗地域文脉环境、传承龙岗历史文化的“集约、弹性、友好、共享”的未来校园。

  “城长计划”倡导“校园与城市共生,少年伴城市同长”的理念,希望进一步探索城市与校园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城长计划”结合12所学校方案设计项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涵盖城市与学校共生发展、龙岗区校园建设地域性、理性及健康校园设计、学习社区探索,以及绿色节能校园环境的五项设计原则。

  河边的长屋我们把龙腾学校比作河边的长屋,希望校园因循水系,在城市关系上沿斜边布局,界定出河岸边更加连续的开放空间。建筑本身用线性展开的方式,使校园内部拥有更开阔的景观视野,并形成了地理要素在空间组织逻辑上的投射,长屋两侧分布的操场,广场、庭院、花园,内外相连,入口与古迹对话,落地的操场成为了加厚的水岸公园,学校与城市公共空间在布局上的嵌套关系,为这片土地在日后的使用上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回应场地周边的条件,以适应不同的城市界面对学校空间的影响。

  [文体公园]-圳埔岭炮楼,校园共享图书馆,运动场连续布置,通过学道、栈道与公园连接,提升公园功能性,划分两道清晰的管理边界。

  [噪声屏障]-东侧体量包裹服务性功能作为边界厚墙,缓解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噪声,教学楼以山墙面对城市道路。

  [空间尺度]-自东向西逐级靠近地面,形成退叠的高度关系,干道一侧24米,操场一侧2-3层,使校园整体上向景观打开,地面也依次升高。

  [“河堤”文化馆]/塑造城市公共空间与文化的边界

  我们把这条校园公共文化功能集群称之为“河堤文化馆”,是水平和垂直两重关系上的纽带。

图片5.png

操场立面

  院子前后连通,走到露台,可以远眺公园的风景,层叠的露台,挑出屋檐,形成了对围屋的联想。

0.png

院子通廊

  龙腾学校,是一座公园里的学校,也将成为一所与公园融合发展的开放型校园,不同的教学部分有机结合,地面的操场和内外的庭院形成多层次活动空间。

01.png

模型照片

02.png

长剖面

  [与历史建筑的对话]/院落式的入口

  校园入口适当内退,图书馆位于入口一侧,围合出院落般的空间,目及老建筑群,让孩子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成长。

图片6.png

学校入口

  图书馆空间围绕光庭布置,通过室内的平台与二层功能相接,放学之后还能成为社区学习中心。

图片7.png

图书馆

图片8.png

图书馆-报告厅剖面

  合班教室与多功能厅的分合使用。

03.png

报告厅

  小中庭化解了带型空间的纵深感和走廊的单一性,围绕公共教学用房,形成了一个上下穿梭的关系,首层有一些小尺度的活动空间,供同学玩耍。

05.png

一层院子

06.png

长廊中庭

  最南端是体育馆和学校次入口,以一种比较亲人的尺度和公共形象,面向街道,与社区互动。体育馆两层,下面是篮球馆,上面是羽毛球排球,屋顶也设置了户外的篮球和健身场地。

图片9.png

南侧入口与体育馆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体育馆室内

  教室内设置了老师的办公区和学生的储物空间,不同于初中的走廊,在小学楼,我们细分空间尺度,在走廊均匀的布置了可供课间活动的小景观和活动平台,这个通透的框架同样形成了一个有厚度的立面,它就像一个事件与物件的陈列架,或者是家中的阳台,作为一个日常性的空间,我们希望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更丰富多彩的表情。

04.png

教学楼模型

07.png

小学走廊

图片12.png

小学庭院

  初中教学楼有一个逐层退台的关系,通过屋顶挑檐的覆盖,形成了一个上下能产生互动的边庭,还能遮挡午间直射的阳光,为学生提供阴凉的环境。

图片14.png

初中走廊

  植物园位于教学楼、宿舍、食堂和图书馆之间,是一片被坡地连续起来的致密的绿野山林,我们用“致密”来描述,是希望景观在这里能成为空间主体的一部分。生态湿地、丛林小径,花鸟鱼虫活跃其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室内,让场所本身也能成为育人的素材,中小学部之间,是一个多层地面构成的庭院,可以在一二三层连接普通教室、公共教室,操场,餐厅等,是校园的十字路口,食堂东西两面采光,还设置了多个天窗。

01.png

生态植物园

02.png

已编辑图片

庭院剖面

  服务性的房间被整合成一道厚墙,覆盖单元连续的垂直绿化,形成校园的噪声屏障,还给城市友好的界面。

图片17.png

东侧立面

  以卵石为骨料的水洗石包裹于外立面,基于一种与水伴生的建构思考。西向的外窗增加一层推拉百叶,可兼顾遮阳与景观视线的需求。

图片18.png

立面节点

图片19.png

立面模型

图片20.png

总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