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间操能不能在形式内容上有所变化?在龙岗区外国语学校,舞蹈也能巧妙融入大课间活动。学校创新开辟出“体育+美育”融合育人全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课间活动的沉闷局面,为学生的课间活动注入活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学校还精心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打开多元艺术之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系列课程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该系列课程涵盖诗韵唐风华彩舞、敦煌飞天舞、非遗英歌舞、数字山水舞等类别,供各班自选。以诗韵唐风华彩舞为例,在课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诗词熏听吟唱,深入了解唐诗的韵律之美,还通过舞蹈编排,深入体验唐诗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代艺术创作者对话,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与绚丽。他们通过一招一式的练习,将唐诗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身体记忆,文化自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每周的国旗下展演,学校会通过别出心裁的“班级盲盒”发布特色编舞任务,如《节气童谣》《千里江山图》等。这种充满神秘感的任务发布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创造者。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构思舞蹈动作、编排舞蹈情节,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将柔韧度、协调性等15项体质指标巧妙融入编舞设计。编排舞蹈《上春山》时,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柔韧度和协调性训练。通过压腿、下腰等训练,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各种跳跃、旋转动作的练习,也增强了他们的协调性。这种训练模式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尽情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真正实现了体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的“每班一舞”大课间美育实践活动,无疑是落实“美育一件事”的大胆尝试。它成功解决了传统课间操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学生打造充满活力和艺术氛围的融创空间。该校聚焦舞蹈的创新课程体系、组织形式和拓展实践,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美育的阳光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美育理念
美即生活 美在创造 美育无界
龙外始终秉承“与美好同行”的办学理念,以国家美育浸润行动为指引,构建“家校社协同、五育融合”的美育生态体系,打造“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打造“校家美育共同体”,激活美育内生力。龙外创新提出“智慧家链”育人体系,通过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校共育平台等机制,将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比如,学校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开展“职业美学”系列课程;成立“龙外幸福家长学校”,定期举办美育主题讲座等。
在课程重构方面,学校构建“美好工坊”实践链,拓展美育外延。龙外以“美好工坊”为载体,打破学科边界,将美育与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
学校还致力于打造“湾区美育样本”。通过家风建设、社会实践、校企联动等方式,龙外构建“大美育”生态圈,让美育成为学生成长的自然滋养。
“美即生活”“美在创造”“美育无界”,是龙外美育实践的三大核心理念。龙外将继续深化美育浸润行动,以构建“湾区美育共同体”为目标,探索更多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让每个学生在与美的相遇中,成长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