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位于龙岗区吉华街道的甘坑客家小镇人流如织,假期首日就有3.5万人次前往观光旅游,志愿者义工及时提供服务,辖区秩序井然有序。
事实上,这是吉华街道扎实推进民生微实事,提升辖区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基层社会治理“大招迭出”,推进社区“民生微实事”工作,回应民生热点,落实全区“夕阳红”都市养老项目,打通群众养老需求“最后一公里”,“文化+非遗+环境”打造幸福社区……吉华街道交出一张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想get具体内容?接着往下看。
一、从身边小事、急事、难事切入
2018年街道共申报社区服务、工程、市政、文体等民生建设项目总计161个,其中工程类项目36个,服务类项目105个,货物类项目20个。“我们的项目以老百姓身边小事、实事为切入点,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吉华街道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共建,与辖区社会组织、老年协会、党员志愿者、社区义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共举办项目活动种类达100余个;另一方面全力解决经常困扰社区居民的小事、急事、难事,主要集中在文体活动设施升级改造、边坡治理、排水排污管线建设等,为社区居民的出行及环境安全等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二、推动“夕阳红”项目全覆盖
作为全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夕阳红”刚一推出就备受关注,吉华街道高度重视“夕阳红”项目建设工作,一方面迅速贯彻落实,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模式“1+6”办法:“1”即《龙岗区社区民生微实事“夕阳红”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6”即社区“夕阳红”项目建设标准、运营服务、长者食堂、资助申报、监督管理、考核办法6项配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模式怎么建、建好后怎么运作的问题。另一方面落实龙岗区民政局“310”清单管理,在监督管理上给予保障。在建立“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立“夕阳红”党支部基础上,针对“夕阳红·长者食堂”、保健康复、娱乐活动、辅助功能四大功能区,制定实施10项监督管理清单,以确保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运作。
吉华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介绍:2018年,街道“夕阳红”项目选址4个,分别为水径社区(万科麓城)、水径社区(水径市场)、中海怡翠社区和甘坑社区。目前,水径社区(万科麓城)、中海怡翠社区、甘坑社区项目工程建设已完工,等待项目建设点设施设备货物进场,运营服务机构由区民政局进行统一招投标采购选定,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正式运营;水径社区(水径市场)施工单位正在施工。2019年,街道将新增4家“夕阳红”项目建设。目前街道已完成光华社区、丽湖社区、翠湖社区、三联社区4个社区项目点的选址工作,下一步将进入设计、施工和招投标阶段,力争在2019年内实现街道全覆盖。
三、三联社区:“小小文明督导员”进社区
四月的吉华三联,到处生机勃勃。周末时分,一队“小小文明督导员”活跃在社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8年6月20日,吉华街道三联社区第二届“小小文明督导员”进社区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主要包括:组织社团成员深入社区开展文明督导、打扫社区卫生、清除小广告、小记者采访、疏导交通、劝导乱摆卖等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向三联社区群众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深圳市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等内容,让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文明督导形式,在心灵深处形成“维护社区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感受到了责任和快乐,也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到环卫工人的辛劳。通过文明督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居民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三联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四、中海怡翠社区党委:党建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这里曾经是个问题小区,居民和物业、业委会之间关系剑拔弩张,如今却成了出了名的和谐小区,成为深圳小区与物业沟通的优秀典型。这些变化要归功于中海怡翠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活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中海怡翠社区结合花园式小区特色,大力开展社区民生文化服务活动。自“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以来,中海怡翠社区党委联合社区老年人协会、幼儿园、学校、物业服务企业等联席共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文体活动,共申报了服务类项目88个,占总申报项目66.17%,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2018年,党委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会所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党员志愿者中队队部、党建书吧、儿童“四点半学校”、妇女关爱室、道德讲堂等11个功能区,并以此为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深受居民好评。
中海怡翠社区党委因地制宜,以服务型、学习型党支部为建设目标,于2018年下半年推动成立了中海怡翠社区图书馆党支部、夕阳红党支部,使民生微实事项目能以更高标准顺利推进。
中海怡翠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人口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文明社区”“四星级社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五、甘坑社区:“文化+非遗+环境”打造幸福社区
谢俊风是吉华街道甘坑社区党委书记,他根据社区丰富的客家文化底蕴,结合社区软、硬件,探索出了传承客家传统、宣扬德善文化的“一圈一社团”“一改一整治”“一德一继承”的“六个一”模式,并以推动社区文化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持续推动社区民生微事实·大盆菜项目开展,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其带领下,甘坑社区打造了“一圈一社团”社区文化体系。一圈,指的是“十分钟文化服务圈”,通过开展文化节、邻里烘焙、“和谐家庭”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丰富业余生活。一社团,指的是包括甘坑麒麟队、甘坑凉帽舞蹈队、小星星戏剧团、国画社团在内的六个“群众文艺社团”的建设,其中重点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凉帽”和“麒麟舞”项目,培育民间文化传承人,彰显甘坑新村的特色文化和独特魅力,促进社区文化品牌长远建设和发展。
与此同时,谢俊风大力推动实施“一改一整治”环境整治战略,促进社区平安和谐。一改,是对社区消防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一整治,是对社区脏乱地点进行环境整治提升。通过拆除原有破旧花池、铁丝网,新做花岗岩花石、混凝土地面、挡土墙、新种绿植等措施,使得该片区环境得到提升,营造文明、有序的社区环境。
谢俊风还推动了“一德一继承”的文化发展模式,建设社区文化特色品牌。一德,即支持、宣传树立社会美德榜样的社会团体。如推动小星星戏剧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划“知礼节、懂孝道”活动在社区大力提倡孝文化;增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善文化园和“非遗”项目展示街,提升社区整体文化内涵。一继承,指的是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凉帽”和“麒麟舞”。甘坑社区连续三年开展两项非遗文化培训,以老传承人培养新传承人,并在凉帽后山种养竹林,做到原材料自供自给自足;持续壮大甘坑“青年麒麟队”,发挥社区文化在文明城中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