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粽子自然少不了。大多在城市里的居民都选择在市场上购买粽子吃,既简单又方便。但横岗街道的肖国利依旧坚持用传统的方法来制作如今市面上已不多见的“灰水粽”。这种名字听起来有些奇怪的粽子,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它真的这么好吃吗?近日,记者走进横岗街道阳光客家茶果文化交流中心一探究竟。
◆灰水粽端午节横岗“爆款”
走进客家茶果文化交流中心,浓郁的粽香气息扑鼻而来,只见一群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制作粽子。
客家茶果文化交流中心的负责人肖国利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她和姐妹们都在为粽子忙活,裹了已有几千个灰水粽和咸肉粽,其中最受好评的当数沿用老传统制作的灰水粽了。据了解,灰水粽是横岗本地居民最喜欢吃的一种粽子。
◆传统手艺准备一年才能做成
这种看似简单的纯糯米粽,制作过程较为讲究,用肖国利的话说,这是“需要准备一年才做得成的粽子”。
肖国利说,制作灰水粽的关键是“灰水”,就是把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用水溶解过滤后的水。“我们当地俗称的‘布惊’树、荔枝树或黄豆秆等植物都能用来燃烧制作灰水,去年开始我就多次到偏远的农村收集‘布惊’树、荔枝树等树枝,并将其烧成灰,足足收集了一年才存到三四十斤草木灰。”
“滤灰水、浸糯米、裹粽子、放大锅里煮……”肖国利表示,做完这些程序,最少要花上3天的时间。具体的做法是一边把草木灰混入适量的食用石灰和清水,像和面一样和成一团,再塞进底部开孔的大缸里,一边用水榕树叶煮水,待水沸腾后倒入装有草木灰的大缸里,让灰水缓慢滤下来。然后把准备好的糯米放进灰水里浸泡8小时以上,期间还需要不时搅拌,这样才能用泡好的糯米来裹粽子。粽子裹好后放进大锅,用火煮上8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
◆清香诱人粽子还能调理肠胃
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灰水粽究竟味道如何?肖国利剥开几个灰水粽让大家尝尝,金黄色的粽子淋上一些天然蜂蜜,清香诱人。记者咬了一口,一股植物香在口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吃第二口。
肖国利一边招呼大家吃粽子,一边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灰水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灰水粽比其他粽子保存的时间更长,还有下火调理肠胃的神奇功效呢。”(深圳侨报记者 陈惠霞 通讯员 叶章山)
◆(相关新闻)“五老”牵手“红细胞”粽叶香里话端阳
(深圳侨报记者 陈惠霞 通讯员陈伊琳李淑萍)近日,由横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主办的“五老”关心关爱外来建设者党员志愿者联谊活动在横岗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全街道“五老”与来自各“两新”组织的党员志愿者近百人欢聚一堂,提前共庆端午传统佳节。
活动特别邀请国学教育机构的专家为全街道“五老”与来自各“两新”组织的党员志愿者们讲解端午节文化,引导“五老”及党员志愿者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现场,粽叶飘香、歌声嘹亮,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交流座谈环节,“五老”与外来建设者党员志愿者们热情交流、积极互动。“五老”鼓励外来建设者党员志愿者们将横岗视为“第二故乡”,继续发扬党员“红细胞”正能量,为构建美丽和谐家园奉献力量。活动还设置了赏粽环节,并邀请由街道“五老”组成的合唱队高歌助兴。
据悉,横岗街道于今年内还将陆续组织开展退休老党员与外来建设者党员结对帮扶、创新创业指导宣讲活动等“五老”关心关爱外来建设者青年、党员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