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绿草茵茵的龙岗河畔,与一波碧水并行,是许多龙岗市民平日里最惬意的休闲方式。碧水蓝天间,人们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就在6年前,龙岗河还是一条污染严重的“臭水沟”,刺痛着母亲河沿岸生于斯、长于斯的龙岗人。6年来,龙岗河迎来重生,在这背后,凝聚着诸多工程建设者、河道管养绿化人员的辛勤汗水与点滴付出。
往事并不如烟,站在风景宜人的龙岗河畔抚今追昔,这些数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龙岗河守护者们,将龙岗河焕发新颜的点滴记忆娓娓道来。
他们,以工地为家,不舍昼夜;他们,以护河为己任,不懈不怠。每一个你我漫步于龙岗河边的宁静下午,都凝聚着这些河流守护者的酸甜苦辣……
以工地为家
创造3个“深圳速度”
2010年9月开工,2011年7月完成……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创造7个月完成治河前期工作、8个月完成征地拆迁和9个月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的3个“深圳速度”……一连串数字的背后,述说着一段属于龙岗河建设工程的“激情岁月”。
“这是我最引以为豪的治河项目。”时隔数年,参与龙岗河治理的工程师麦荣军仍对龙岗河畔的往事如数家珍。
迎着大运盛事临近的号角,麦荣军和项目组在工程期间几乎全天泡在治河工地上。“很多人一个月都不回单位一次,哪怕睡觉也都是随时待命。”以至于回到单位的时候,大家已经认不出他们“饱经风雨”后的模样。
3个“深圳速度”究竟是怎么“抢”出来的?“既要多管齐下,又要无缝对接,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去干,配合非常默契。”麦荣军告诉记者,龙岗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契合实际,在当时沿岸区域污水管网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下大力气沿河集中截污并配合绿化措施,做到了未雨绸缪;治理工程分为7个标段同时
施工,高峰期同时施工的同事达到2000人之多,而完工后管理及建设的无缝对接则让工程实现了建设、验收和移交的一条龙模式。
“当时各个部门的配合做得特别好,尤其是龙岗区各相关部门真是下了大力气。”让麦荣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龙园公交车站的迁移工作。当时这座公交车站有3到4层,5000多平方米,是龙岗河边的一座永久建筑。“当时我们向龙岗街道办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想到街道办很快就批下来了。”麦荣军告诉深晚记者,当时龙岗环水局多次开会协调,市交委提供交通疏解方案,看似难啃的“硬骨头”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竟很快得到妥善的处理。
“人心齐,泰山移。”而今转战他处的麦荣军仍时常漫步在龙岗河畔,碧波流水间,蕴藏着他和同事们一段难以忘却的流金岁月。
龙岗河畔的绿化美容师
湖南小伙尹建友于2010年10月来到龙岗河负责河道的保洁绿化工作。6年间,南约河口至下陂桥的龙岗河两岸,成为尹建友时刻守护的绿色家园。
“最开始居民都避之不及,河里面更谈不上有鱼。”在尹建友的回忆里,起初市民们远远望见龙岗河都绕着走,而今大家已经开始争相购买龙岗河两岸的房产,“现在想想,确实来之不易。”
2010年尹建友刚来时,南约河口就是一片荒郊野地,两三米高的杂草让人生畏,当时尹建友和工友们用割草机来回忙活了三四天来修剪。这是他对龙岗河绿化的最初记忆。
“我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来来回回捡垃圾。”尹建友告诉深晚记者,通常大雨后河边的箱涵上会有10到20公分的污泥,在支流汇合处甚至可达40到50公分,加之雨水裹挟而来的垃圾杂物,保洁人员每逢雨后都起早贪黑地装运垃圾、清洗箱涵,力求恢复龙岗河水清岸绿的原貌。
让尹建友印象最深的是大运会之前的一次暴雨。“U梦广场的淤泥达到了40公分,岸边箱涵上的淤泥也是30到40公分。”厚厚的淤泥漫过了尹建友的膝盖,70多名龙岗河保洁绿化人员全部顶了上去,3天3夜不曾懈怠。“当时大家吃饭就在现场,睡觉就简单在旁边眯一会儿。”轮流分工加上挖机的辅助,尹建友和工友们经过三昼夜的奋战,终于使龙岗河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正是尹建友和工友们一次又一次不舍昼夜的艰辛付出,使得龙岗河映入你我眼帘的永远是一幅如画景象。
而今,尹建友依旧和工友们每日在龙岗河边巡视,擦洗着这张亮丽的龙岗生态名片。
水清岸绿的守夜人
“保证河道两岸的安全,是我们该尽的责任。”李华生用一句朴实的话语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自2011年6月进驻龙岗河以来,作为龙岗河河道安保人员,李华生和同事们一直践行着这句朴素的承诺。
2012年6月的一个深夜,李华生和两名同事巡逻到宝河桥下,4个黑影一晃而过后又若隐若现,“滋滋”的电流声划破了深夜的静谧。“当时龙岗河已经整治出效果,电鱼、网鱼的也多了起来。”出于本能的判断,李华生和同事们冲上前去,4个正准备电鱼的小伙子与之发生争执。“最开始他们很不客气,但我们一直平和地与他们沟通。”经过耐心劝导,4个小伙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竟与河道安保人员成了朋友。“他们现在常来河边,劝阻那些准备钓鱼的人。”李华生笑道。
安保队员们5年的工作中,既有化敌为友的温情脉脉,也有危情一刻的惊心动魄。2015年8月25日,天降大雨,李华生带着队员沿河一路清理封锁河道,行至U梦广场,河道中的小岛上突然传来声嘶力竭的呼救声。由于河水暴涨,一对10来岁的姐弟被困在小岛上,险象环生。李华生和同事们一边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并将随身携带的救生圈抛给他们,一边紧急联系爱联派出所及消防。当孩子们坐上消防橡皮艇时,孩子母亲热泪盈眶,连连向安保队员们道谢。“当时还挺不好意思的,也感觉自己确实做了些实事。”回忆起那一幕,李华生仍记忆犹新。
此后,李华生每逢暑假,便和龙岗河周边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对孩子们进行安全宣传和自救知识教育。
5年来,李华生和民政的工作人员一起为龙岗河桥下的流浪汉们送水送食物,与消防队员们合力扑救火灾,龙岗河19.9公里的每一处,都印刻着这位河道守夜人的深深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