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不孝,我不想活了……”社区一间房里,传出了老人哽咽的声音。与媳妇发生激烈冲突,做公公的写好遗书,起了自杀的念头。谌秉华的母亲参与了整个冲突调解过程。
谌秉华的母亲平日与人为善,是深得邻里信任的老大姐。去年七月,她接到社区某屋主的电话,你家里发生了严重的家庭纠纷,事态紧急,希望她给予帮助。“好,我马上来!”母亲放下电话,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冲出家门。一路上,母亲边跑边紧急拨通了对方电话,这才了解到情况。原来是家里老人与儿媳发生冲突,由家庭琐事纷争发展到动武,家里老公公为此想不通,已经反锁房门两天了。
到达事发地后,谌秉华的母亲立即联系另一位老年志愿者,强行破锁,打开房门,并在屋内桌上发现了两份遗书。“当事人都有着强烈的自杀念头,情况十分危急。”
进去一个多小时,老人仍拒绝交流,导致调解工作无法开展。于是,谌秉华的母亲决定与老年志愿者二人分头行事,一人耐心与老人谈心,另一人做儿媳的思想工作,说服她主动向老人承认错误,赔礼道歉。经过反复交流沟通,老人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之后的日子里,其母亲又携同老人协会的领导多次开解靠人,并常常邀请老人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老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结识了新朋友,丰富了生活,也逐渐敞开心扉、走出阴影,家庭关系也变得融洽和谐。“所以现在每次看到他,他都是乐呵呵的!”谌秉华的母亲说。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谌秉华家一直延传下来的家风。母亲常用行动教导他们,做人要怀一颗怜悯之心,舍得吃亏。
在家里,谌秉华的母亲也时刻像春风一样,温暖着全家人的心。
自2001年起,谌秉华夫妇就和双方父母一起生活,日子过得温馨和睦。去年,岳母心脏病突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眼泪快要流尽。“一想到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她就觉得自己像个废人,给家里人添麻烦了。”谌秉华叹了口气。
岳母抑郁的心情,让谌秉华的母亲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于是,她主动照顾起亲家,并时刻用言语鼓励她。母亲常说:“谁都难免遭遇病痛,但只要意志坚定,心情乐观,一定能很快康复。”在母亲日日细心地关怀与安抚下,岳母逐渐把心放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她的病也渐渐痊愈,至今都没有再复发。
家和万事兴,这是谌秉华的母亲给到他们最好的教育。她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家人,让他们都拥有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善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