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世居——阳和浪中共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同心社区阳和世居。阳和世居为晚清建筑,正门朝西北,面阔约55米,进深约50米,占地面积3575平方米。
阳和世居正面。
1938年10月,东江下游地区沦陷的消息传到海外,南洋(即东南亚)华侨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救国救乡活动。同年12月中旬,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南洋惠侨救乡会和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香港海陆丰同乡会等爱国团体的代表在香港开会,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在香港设总团部办事处。1939年1月中旬,“东团”总团部办事处成立后,即以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和香港海陆丰同乡会所组织的回乡救亡工作团为基础,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长叶锋,副团长刘宣。
阳和世居内部巷道。
1939年春,“东团”派苏伟民、何清、钟秀英、钟月娥等同志到阳和浪村等地发动群众,很快组织了“抗敌同志会茅土村支会”。当时只有15岁的阳和浪人黄光是会内积极分子,他组织民兵建立“抗农会”,并开办夜校。1940年6月,黄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尽管黄光家境清贫,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仍想方设法从财力物力上支援革命队伍。他夫妻俩和姐姐都是党员,全家人掩护、帮助同志,竭尽全力为革命无私奉献。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光在敌占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先后在宝安、惠阳和惠东等县任过党的特派员、区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他的家和祖屋(阳和世居)都是党的区、县地下交通联络站。
1946年东纵北撤时,黄光服从党的安排,留下来领导地下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并保存了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为后来恢复东江地区的武装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6月,中共坪龙中心区委重建,黄康任区委书记,黄光任组织委员,黄旭任宣传委员,黄进修任农运委员,黄香任保卫委员。在此期间,阳和世居曾作为中共坪龙中心区委地下交通联络站。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对东江以南地区进行第二期清剿,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进行了反击,取得了“江南大捷”,但江南支队伤员也很多,因为缺医少药,加之部队需要机动,伤员的医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部队把数十名伤员安排在阳和浪医治,其中30多名伤员被安置在阳和世居,地下交通联络站积极为医疗工作做好掩护以及后勤保障工作,出色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