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档案馆 > 红色资源

追寻红色印迹|山厦炮楼——中共山厦地下交通情报站旧址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0日 来源:龙岗融媒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山厦炮楼——中共山厦地下交通情报站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炮楼建于1907年,占地面积约84平方米,由一炮楼一拖屋组成。

17.jpg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也以“清党”为名,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施大屠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广东的破裂,标志着第一次大革命在广东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宝安县委被迫转入地下,坚持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8.jpg

  1928年,中央交通局和中共广东省委安排建立山厦秘密交通站。交通站最初设在冼九礼山寮屋,后来搬到井头岭军培仔屋,最后搬至山厦炮楼。当时的山厦隶属东莞,因此山厦秘密交通站是宝安、东莞和广州等地党组织联系的交通枢纽,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交通站以流动的形式隐蔽地开展活动,由于一直未被敌人发现和破坏,成为大革命失败后隐蔽战线一面不倒的旗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厦地下交通情报站继续以流动的形式随时更换接头地点,灵活隐蔽地开展活动。当时交通情报站有长、短枪各一支用作自卫,主要工作任务是把在平湖、塘厦、石鼓、天堂围、清溪这几个地方送来的情报转送到宝安。同时,在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同志经过时,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宿的地方,何鼎华、谢阳光、赵学、肖凡波、曾鸿文等中共地方领导干部,武工队的严志胜(女)、黄月新、王克光等同志都曾在此住宿过。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交通、情报工作人员是担负特殊任务的无名英雄,他们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出生入死,英勇战斗,准确、及时地搜集、传递了大批文件和物资,为部队和地方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和物资,为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部分交通情报人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8年,担任山厦党支部第二任书记的严仲喜参加抗日游击队。山厦村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严仲喜的领导下非常活跃,他组织了以严润泉、严嫦等为骨干的抗日武装常务队,经常向抗日部队提供广九铁路平湖站附近的敌、伪、顽军活动情报。

  1943年秋,严克刚从路西三峰交通站回来,路过山厦,正好遇上交通员矮通送来紧急情报,平湖的日军当晚准备偷袭观澜区民主政府和抢粮。严克刚和矮通立即快速赶到观澜,将情报转交观澜区民主政府,观澜区政府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和群众转移,躲过了日军的偷袭,避免了损失。

  山厦村山多树多,每次国民党军队进村,交通情报站都能迅速通知群众,组织大家撤到山林里,敌人经常扑空。1948年6月的一天,国民党军队突然进村,交通情报站立即组织村里的群众向山林转移。交通员严丽华撤离后,发现遗漏了一份文件,跑回交通站拿文件,还未来得及撤离,国民党部队已经进村,严丽华在交通站内被抓,壮烈牺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