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档案馆 > 红色资源

追寻红色印迹|曾鸿文旧居——中共宝安县委机关旧址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0日 来源:龙岗融媒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曾鸿文(1892—1990),又名曾洪文,布吉乡雪竹径村(现龙岗区坂田街道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鸿文是宝安县农民运动的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惠东宝抗日游击队,曾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大队长、宝四区区长等职。

  曾鸿文旧居——中共宝安县委机关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旧居原建筑仅存炮楼,占地面积50平方米,炮楼旁拖屋已重建。

  1940年10月,为了加强对路西抗日游击战和根据地的领导,中共东江前线特委(简称“前东特委”)决定成立以王作尧任书记、刘汝琛任副书记的中共宝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宝安工委”)。随后,布吉、木古、杨美、水径、甘坑、雪竹径等地先后建立了党支部。

5.png

  曾鸿文旧居外观。

  1941年1月,遵照前东特委的指示,撤销宝安工委,成立中共宝安县委,刘汝琛任县委书记,苏伟民任组织部长,杨凡任宣传部长。宝安县委下辖中共平湖区委(1940年10月-1941 年12月)、中共龙布区委(1941年3月成立)等。

  中共宝安县委成立后,设址于布吉乡雪竹径村曾鸿文家中,1941年3月后,先后迁址赤岭头、樟杭、南头、西乡等地。

  宝安县委成立之初,前东特委指示要在一个月内发展扩大一倍党员,每个党员发展1个到2个新党员。宝安县委坚决执行这一指示,在一个月内将党员人数从20多人发展到40多人,完成了上级要求发展党员的任务。这一个月,主要是依靠上级派来的外地党员发展新党员。此后,为了争取更大发展,县委决定已发展了本地党员的地区依靠当地党员发展新党员,县委领导和外来党员到新的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区乡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工作,配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开展民运工作,建立乡村抗日民主政权,配合部队建立抗日根据地。

6.png

  曾鸿文旧居旁的拖屋。

  为了深入发动群众,刘汝琛、杨步尧在赤岭头,杨德元在岗头村,赵学在杨美村,配合部队开展民运工作,组织宣传队进行宣传,开办夜校教农民识字,进行政治教育,组织妇女会、自卫队等支持部队。在宝安县委领导下,在县委领导的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成立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群众组织,组织8个抗日自卫队,并成立抗日自卫队总队,曾鸿文任总队长,刘宣任政训员。在游击队的统一领导下,抗日自卫队多次在与日伪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至1942年下半年,宝安县已有150多名党员,是县委成立之初的5-6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