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国资局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五大成效

发布时间: 2021-02-08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龙岗区以“稳、全、准、先、活”为要旨,坚持发展不松劲、改革不停步,持续激发股份合作公司(下称“公司”)内生发展动力、发展潜力,集体经济不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而且正向投资型、管理型、服务型转型升级。从2016年底政企分开至2020年10月,全区公司资产总量由356.98亿元增长至478.39亿元,增长34%;年度总收入由54.31亿元增长至68.28亿元,增长25.7%;净利润由13.56亿元增长至29.24亿元,增长115.6%;股民人均分红由3.38万元增至5.62万元,增长39.8%。近四年来,集体土地开发加速,城市更新、利益统筹项目新立项59个,涉及土地面积近220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新批专项规划项目16个,利益统筹批复实施方案项目3个,涉及土地面积近320万平方米,未来发展可期;配合政府建设项目203个,共征收集体土地1078.19万平方米,征收集体物业50.66万平方米,助推了大批公共建设项目落地,有力支援了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充分体现了集体企业的大局观和责任担当。

  一、稳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才能发展”理念,以规范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未发生过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为创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强化党组织“定海神针”作用

  一是推动公司党组织全覆盖。切实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全部成立公司党组织;二是切实强化社区党委对公司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社区党委的监督管理权、重要事项审议权、人事安排权和履职保障权;三是切实推动社区党委书记兼任集资委主任,纪委书记兼任监事会主席,加强党对公司的领导和监督。

  (二)强化集体股“压舱石”作用

  一是落实集体股的表决权与分红权。集体股由集资委代表,按股份行使表决权;二是严守集体股比例底线。规定集体股不能低于总股本的30%,确保集体股在事关公司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上“一锤定音”的作用;三是明确集体股投票机制。正常情况下,集体股正常参与股东(代表)大会表决;特殊情况下,如股民意见分歧较大,各方均无法过半数,集体股可按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单独行使表决权,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三)强化股权改革“稳定器”作用

  一是主动应对该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农转非”“外嫁女”股份及分红权利,设置相应政策;二是妥善处理漏列人员股份及分红权利。制定印发《龙岗区社区公司股权管理指导意见》,明确漏列人员可按程序申获股权,有效解决股权历史纠纷问题;三是妥善处理新生代股权问题。推动股权流转,既解决了新生代股权问题,又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优化股民结构。

  (四)抓住关键环节防范风险

  一是推行集中(代理)记账工作,加强财务监管水平。在全区推行集中(代理)记账工作,统一由街道办财务部门审核公司财务票据,防范财务风险;二是推行基本账户和监管账户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基本账户额度固定100万元,差额从监管账户及时补齐,主要用于公司的工资、水、电等一般性开支;其它账户均为监管账户,留街道集体资产监管机构负责人私人印章,所有资金支出,都需街道集体资产监管机构负责人审核、签章;三是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对财务资金实时监控,打造财务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将公司所有的银行账户纳入在线系统管理,确保实时查询所有账户收支信息,如时间、双方账号、金额等。

  二、全

  龙岗区在外部监管、股权改革、公司治理、转型发展等领域,通盘谋篇布局,整体发力,共出台25项制度,形成了全市最全面、最系统的集体资产监管制度体系。

  (一)内容全

  制度涵盖监管、治理、发展等重要领域。一是出台监管类制度10项,有效加强了对公司资金、资源、资产的监管力度;二是出台治理类制度6项,如《龙岗区社区公司董事会工作制度》等,推动公司建立健全现代新型集体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出台发展类制度9项,包括《龙岗区公司转型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大力提升公司竞争力。

  (二)要素全

  瞄准关键要素,出台措施,规范管理。一是针对资金,出台如《关于对社区公司进行集中记账强化财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完善公司财务监管的体制机制,保障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二是针对资产,制定出台如《龙岗区集体企业产权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办法,明确资产管理、租赁、公开交易等相关事项,加强资产管理;三是针对资源,出台如《龙岗区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办法》《龙岗区集体用地开发和交易监管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集体土地开发流程,引导公司把握土地二次开发机遇,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三)流程全

  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立体式监管,实现综合监管全覆盖。一是事前,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加强重大事项事前监管。明确集体用地建设、城市更新、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须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后,报区、街集体资产监管部门备案;二是事中,推行规范化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线上和线下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事后,强化审计监督。出台《龙岗区社区集体资产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建立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公司领导班子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加强事后监管。

  三、准

  精准把握发展趋势,及时颁布相关政策,及时破解制约发展痛点、难点问题,努力将集体经济融入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一是准确把握趋势,通过政策指引及时引导公司融入全区产业升级进程。出台《龙岗区扶持公司转型发展若干办法》,积极引导公司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支持公司进行产业园区建设,提升运营水平,防止产业空心化;出台《龙岗区社区经济转型发展工作快速推进机制》,推进自主开展城市更新、利益统筹项目建设,实现集体资产快速增值;制定《龙岗区社区公司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引导公司大力探索物业服务、设立基金、投资入股、外地兴办园区等多元化发展路径。

  二是找准痛点难点,解决观念、人才、资金等关键问题。观念方面,强化考察交流学习,加强教育引导。连续多年组织全区各公司经营班子向市内、市外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交流管理与发展经验,开拓视野,增强意识,转变观念。人才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制定社区“股合英才”人才培养3-5年规划,出台《龙岗区扶持公司引进人才暂行办法》。近三年来,共组织培训26场,参训3389人次,有效提高了公司领导层和核心骨干业务水平。资金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出台《龙岗区经济与科技扶持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公司转型发展实施细则》,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共组织落实扶持项目340个,扶持资金2.03亿余元,推动了公司由单一的物业租赁型向投资、服务、管理型模式转变。

  四、先

  龙岗区主动改革,敢于创新,勇闯公司发展领域“无人区”,率先出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破解制约发展的顽症痼疾,并形成制度化成果,闯出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一是率先启动股权流转。于全市率先试行股份继承,通过股权继承和赠予,解决股份“生不增死不减”的问题,以股权改革带动产权改革;二是率先赋予集体股表决权、分红权。分红收益优先用于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再投入,同时,也可用作所在社区公共开支;三是率先实行股权的财产权与身份权分开赠与模式。创新股权赠与模式,分红权保留在原股民,身份权赠与给年轻人,既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又吸引了年轻人参与公司治理,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四是率先实行集体土地开发公开交易。出台《龙岗区进一步加强公司重大事项监管暂行办法》,明确集体土地开发相关事项,需上平台公开招投标;五是率先建设“三资”监管平台。试点建设公司“三资”监管系统,全面启用“三资”监管服务系统;六是率先成立全市唯一的股份合作公司专业培训机构——龙岗区集体经济管理培训院,并与深圳联交所等5家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专职负责公司人才培训。

  五、活

  龙岗区鼓励、扶持公司开拓创新,推进公司经济转型升级,实行“一企一策”,积极盘活公司“三资”,初步探索出“五条发展路径”。

  (一)从“单一性”到“多样性”,探索存量资金使用路径

  先后成立南岭基金和龙兴创投,引导公司通过参与基金、创投业务,盘活存量资金。如南岭基金目前已向6家企业投资1.06亿多元,其中2家将于半年内申报科创板,部分投资最高回报47倍,平均回报2.78倍。

  (二)从“种房子”到“种服务”,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公司

  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龙岗区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公司培养,不仅连续三年每年拿出1亿元助力物业公司设立,还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对其扩大业务投资额的30%给予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全区142家公司组建了133家物业管理公司,覆盖率94%,物业管理面积达5547万平方米。如大康物业管理公司每年营收1600余万元,樟树布物业管理公司每年净利润约500万元。

  (三)从“包租公”到“开发商”,大力推进自主开发建设

  大力扶持公司建立自主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帮助公司解决重大问题,自主开发建设累计达到14个,涵盖了非农空地建设、旧工业区改造、城市更新、利益统筹等多种类型,建成面积将达200多万平方米。其中山厦、辅城坳、黄阁坑等3个建成项目,总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山厦昊龙华庭商住项目,为公司带来近19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近10亿元,集体资产增值明显。

  (四)从“拦路虎”到“同盟军”,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园区

  积极引导公司与高端企业、大型国企、区属国企对接,利用其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联手开发建设,打造了天安云谷、甘坑客家小镇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小镇和产业园区,形成了龙岗区产业新名片。天安云谷是国内首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规划的智慧园区,引入了华为终端、艾比森、世强电讯等540余家企业,目前园区年产值已达2300亿元,税收贡献超50亿元;作为深圳最受欢迎的周末游景点之一的甘坑客家小镇,2019年实现总收入3154万元,股东人均分配3.7万元,较2010年增长了59.53%和428.57%。

  (五)从“乱开发”到“大规划”,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积极引导公司聘请专业机构梳理集体土地资源,做好土地二次开发战略规划,统筹调配非农指标等公司资源,明确土地开发路径、模式和时序,实现公司飞跃发展和迅速壮大。南岭、坂田集团、回龙埔等多家公司聘请深规院、福规院等专业机构,统筹制定了公司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路径。如南联公司聘请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制定完善《南联社区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全面盘算家底,积极协调原来不足15个合法用地指标的项目,统筹调配非农指标,重新促进6个城市更新项目合法用地指标达到用地标准,盘活了土地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