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龙岗区领导带队到南湾、布吉调研“治脏、治乱、治堵”三治工作。
10月17日,龙岗区领导带队到南湾、布吉调研“治脏、治乱、治堵”三治工作,并召开现场会,要求全面开展“三治”百日梳理整治行动,在全区掀起“三治”行动新高潮。
“布吉街道基础薄弱、人口密度非常大,但通过开展‘治脏、治乱、治堵’行动,城区环境大大改善。这也是把现场会放在布吉召开的原因,相信大家现场感受并检验布吉街道‘治脏、治乱、治堵’行动成果后,一定也能把自己辖区的环境全面提升。”在布吉街道参观现场,龙岗区副区长王延奎给各街道、各部门负责人打气。
王延奎要求各街道各部门把“三治”行动作为提升市容环境和城市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实现环境大改变、大提升;同时,要着手中远期目标,积极探索“法治、自治、共治”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机制,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美丽家园。
目标:
年底实现
重点区域环境大提升
根据《龙岗区全面推广“治脏、治乱、治堵”三治行动工作方案》,龙岗区将全面启动“治脏、治乱、治堵”三治行动,强化对辖区市容环境、交通环境、业态环境的整治管控力度,利用1-2年的时间解决辖区市容环境较差、占道经营、无证照经营、车辆乱停放以及交通秩序差等突出问题。
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要求,各街道办将划定辖区整治图,将辖区分成三类:一为核心区域,二为重点区域,三为一般区域。核心区域整治要在2015年国庆节前完成,重点区域整治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一般区域的整治要在2016年底前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着眼于国际化、现代化,龙岗区制定了中远期的“三治”工作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前,在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堵”老“三治”行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法治、自治、共治”的新“三治”模式,建立“新三治”加“老三治”的综合治理之路,不断完善常态化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深度经营城区环境,将龙岗打造成山环水润、城美路畅、天蓝地净、井然有序、文明乐活的现代化、国际化美丽家园。
治“脏”:
着重清理城中村卫生死角
近年来,龙岗区大力开展“美丽家园”行动,全区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担子仍然很重。一些老屋村、集贸市场周边、城中村等区域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龙岗区在治“脏”领域将着重开展清理城中村卫生死角,消除市政道路顽渍,刷新街道家具,升级改造环卫设施设备,消除黄土裸露,整治“有路无灯、有灯不亮”以及“垃圾分类”等7项内容。
消除卫生死角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排查和清理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等。全力消除农贸市场、居民屋顶、雨篷、沟渠等易忽略的边角地带,市政道路、城中村道路两侧及绿化带、公园、山地、林地、水库、河道等管理区域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集中清除完毕后,落实后续管理责任,避免再次回潮。
冲洗城市道路行动。全面开展城市道路冲洗工作,着重治理道路扬尘,清理路面的香口胶渣、油污等顽固污渍,消除人行道、步行街、公共广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地面污渍斑驳、污垢厚重现象,确保路面见本色。同时,加大城中村背街小巷的道路冲洗工作。
刷新街道家具行动。采取粉刷、涂抹抗张贴涂料或修复、更新、拆除等方式,按照分类处理的工作原则,对全区的环卫工具房、垃圾屋、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设备和路灯杆进行全面的整理和修缮,确保设施外表美观、功能完好。
改造升级环卫设施设备行动。全面完成辖区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彻底消除“环卫设施、设备不环卫”现象。
裸露地块复绿行动。在全面开展裸露地块排查基础上,积极着手裸露地块的复绿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块的数量和面积,同时修复损毁绿化带、风折树木等。
整治“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行动。全面整治辖区“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
“垃圾分类”行动。在巩固2013年、2014年创建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铺开“四小一大”垃圾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治“乱”:
重点查处辖区“十乱一超”
全面治理“市容市貌乱、社会治安乱、业态布局乱”等三大类乱象。重点清理乱摆卖、乱堆放、乱搭建、乱张贴、占道经营、非法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损害市容的违法现象。同时,加大社会治安、业态布局等整治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市容环境。
城市管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启动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查处辖区“十乱一超”(即乱摆卖、乱丢垃圾、乱堆放、乱停放、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挂晒、乱设广告牌、乱搭建和超门线经营)市容违法行为。同时,采取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常态监管等有效举措,定期调集执法力量,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牢牢把握治理主动权。
值得关注的是,在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中,还将实行街面秩序分级管理模式,将街面市容秩序管理分为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明确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创新城市管理“宣传引导、柔性执法、错时执法、调剂市场供需、设立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门前三包、网格管理”等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业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加大对各街道辖区重点道路、严管街区业态环境整治,切实加大对机动车维修业、洗车洗衣业、废品收购行业、建筑行业、余泥建筑渣土运输业、客货运输业等业态环境的整治工作力度,引导行业有序、规范经营,提升行业监管自律工作水平,促进城市管理环境提升。
治“堵”:
打通城市交通梗阻
对全区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和更新,对交通拥堵区域进行项目化研究,着力破解片区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推进停车场建设项目,疏堵结合,建立、完善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系统。
“治堵”交通项目建设行动。打通城市交通中的梗阻,破解城市交通困局,让城市交通更加通畅。2015年打通白李路、大岭路、富芳路、前进路、富仙路、教育南路扩建工程等6条断头路。
交通设施检查维修提升行动。组织对辖区内的公交候车亭、交通护栏、道路铭牌、禁停标志、人行道修复、标线和交通指示牌、出租车招停站、道路隔音设施、桥梁墩柱、人行地下通道和车行涵洞隧道的墙面、人行天桥栏杆和顶棚灯交通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设施进行整改。
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提升行动。立足建设公交主导的交通导向型城区,优化调整公交接驳轨道站点的线网,对全区公交出行需求和公交站点信息进行梳理,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交通噪声污染整治行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附近道路加装隔声屏障,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协助东部公交公司开展新能源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的投放工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无车日”活动,引导居民合理使用小汽车,倡导绿色出行。
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整治行动。组织力量加大对涉牌涉证违法车辆、乱停乱放、车辆违规上路以及利用机动车摆卖经营的查处力度;增加警力投入现场维护交通秩序,确保人流密集的重点时段、重大节点和重大活动交通秩序良好;严厉打击蓝牌车非法营运问题,强力净化辖区交通运营秩序。
绿色交通体系打造行动。综合运用“空间减碳、方式减碳、技术减碳、管理减碳”四大策略,建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同时,优化交通线路设计,加强交通枢纽场站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监督管理,提升公共交通优质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