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跑绿道定向越野挑战赛、特色“书画”展、“龙岗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图片展、文艺专场演出……12月1日,为期9天的“2018年深圳公园文化季”龙城公园分会场活动在龙城公园拉开帷幕,六大类33项活动亮相此次公园文化季,为广大龙岗市民感受公园文化季带来的乐趣,共享文化盛宴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公园建设作为深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龙岗区一直不遗余力通过建设公园来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贡献“软实力”。数据显示,目前,龙岗区共建成公园194座,其中郊野公园2座,综合公园19座,社区公园173座,公园面积约为2655公顷,基本形成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33项活动亮相公园文化季
12月1日下午,一场趣味性十足的定向越野赛在龙岗区龙城公园北门广场开启,200余名参赛运动员及亲子家长齐聚美丽的龙城公园,顺着龙城公园山体步道,参赛选手们奋勇拼搏,在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在感受着龙城公园的美景。
据了解,为展示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提升城市品质在公园建设方面的最新成就,给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提供一个品味文化、亲近自然的平台,龙岗区于12月1日至9日在龙城公园举办以“美丽深圳、公园之城”为主题的“2018年深圳公园文化季”分会场活动,旨在打造龙岗区亲民、近民的特色文化品牌,为市民奉献一场多彩的“文化盛宴”。
笔者了解到,此次龙城公园分会场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共有六大类33项活动,分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部分以图片展、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展示;动态部分采取文艺演出、娱乐表演、文体活动等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节目让不少市民直呼过瘾。
此外,与往年的深圳公园文化周相比,“2018深圳公园文化季”将城市管理中群众性、参与性高的定向越野、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科普、爱国卫生运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图片展等融入公园文化季,引导市民增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可。同时,今年的公园文化季还会举办以民俗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展示、展演,展现民俗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神韵,融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营造深厚、繁荣的公园文化氛围。
此外,此次“深圳公园文化季”龙岗龙城公园分会场活动以“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的形式,广泛动员龙岗中心城各类特色的培训机构参与,旨在提高龙岗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打造龙岗区亲民、近民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公园文化周的品质内涵和品牌效应。
194个公园占全市公园总数近1/5
11月初,位于坂田街道坂雪岗科技城片区的雪象体育公园正式动工,据介绍,雪象体育公园以休闲体育为特色,面积达142.25公顷,共投资2.3亿元,预计2020年10月31日竣工。在规划设计上,公园充分照顾周边市民需求,既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区游玩,也有适合成人的专业运动场所,老人也可在公园找到滨水散步、跳舞、下棋的区域。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雪象体育公园的大型公园在龙岗正不断纳入到公园建设规划当中。目前,龙岗区共建成公园194座,在全市约有1000座公园总量中占比接近1/5。笔者从城管局获悉,目前仍有一批大型公园正处在前期规划当中。在郊野公园方面:石鼓岭郊野公园、马鞍岭郊野公园、南湾郊野公园、北桐森林公园、三联郊野公园、嶂背郊野公园、桐基山郊野公园、园山郊野公园、阿波罗科技公园等郊野公园,目前均处于前期规划阶段。
在综合公园方面,证券山公园(龙城北市政公园)、“骑行大本营”、香沙公园、龙湖公园、儿童公园、低碳城公园等,目前均处于前期阶段。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园资源向来比较匮乏的龙岗西部区,坂田街道办已开展了“坂雪岗科技城郊野公园整体联通概念方案竞赛”,计划将岗头水库郊野公园、樟坑径水库郊野公园、甘坑特色公园、雪象体育公园、三联郊野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等6个公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社区公园提升居民幸福感
行走在龙岗区不少马路上、社区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就像在逛公园。推窗可观景,推门即入园,对于龙岗市民来讲,这样的描述几乎成为了现实。
“社区公园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服务效益高、用地情况简单的特性,为此,我们对道路绿地较宽的区域改造为带状公园,将观赏型绿地转变为功能型绿地。”龙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将不少不适合开发的“边角料”地带进行简单的“绿化装修”,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平台。不仅如此,龙岗还通过街道积极动员社区,提供社区内短期未有开发建设的闲置用地以作公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园服务效益,实现出门进园的理想效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龙岗区在打造街心公园的同时,同时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将原来密植树木梳理成疏朗通透的景观,获得市城管局、市海绵办一致好评,并成为全市典型样板工程,目前建成的已有龙城大道街心公园和龙平西路街心公园。
龙岗区在建设公园的同时,与区文体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在公园用地内预留健身器材、球场等文体设施区域,由区文体局提供相关设施,提高公园的使用功能,在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环境的同时,也通过安装相关健身器材、建设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家门口的健身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