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为增强防范意识,使全校师生了解防灾减灾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逃生措施和方法,培养师生在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5月7日,宝龙街道办事处联合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岗学校开展2024年防灾减灾暨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开始前,各班提前观看了防灾减灾宣传视频,学习求生小知识,为本次演练做足准备。
随着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消防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全体师生积极配合,服从指挥,在最短时间内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到达操场集合地点。
此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不仅增强了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也检验了学校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活动现场不仅设有地面坍塌、暴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防灾减灾科普展板,让同学们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科学的避灾方法措施等内容,还增加了许多可以互动体验的项目。
心肺复苏体验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
1、现场评估。在抢救伤病员前,要先判断周围环境,若处在海边、马路上、火灾现场等危险地点,请先保证自身安全,然后把患者转移到安全并易于施救的场所。将伤病员放在较为硬实的平面上,切忌放在软床、软沙发、有坡度的地面。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2、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伤病员双肩,在其耳边大声呼喊“喂喂,你怎么了?”。伤病员无动作或应声,即判断为无反应、无意识。快速观察伤病员口、鼻和胸部呼吸起伏情况。注意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非专业医护人员可不触摸颈动脉。
判断意识
判断呼吸
3、呼救。发现伤病员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马上请身边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尽快取来AED。
高声呼救
拨打急救电话120
4、胸外心脏按压,重建循环。找到胸骨下1/2处,右手搭在左手背上,掌根重叠,十指紧扣,掌心上翘,身体前倾,手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有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频率达到100-120次/分钟, 按压的深度达到5-6厘米。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注意观察伤病员面部表情。
寻找按压位置
按压手势
按压姿势
5、打开气道。观察伤病员口中有无异物,将异物取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保持呼吸道顺畅。
打开气道
6、人工呼吸。保持气道开放,按住伤病员前额,捏住鼻翼,提起下颌,张口包住伤病员的口唇,匀速缓慢吹气。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约1秒钟,以胸部隆起为标准,吹完第一口气后放松鼻翼并离开伤病员口唇,约1秒钟后再吹第二口气。避免过度通气。
人工呼吸
7、反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反复交替做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心肺复苏成功或者救护车赶到。按压/通气比为30:2。如果不会或不愿意做人工呼吸,则持续不断地做胸外心脏按压。
海姆立克急救法
此次“5·12”防灾减灾活动不仅是一次实战模拟,更是一次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学校常态化开展火灾演练,强化全体师生“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意识,让师生共同构筑起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防线和底线。学校是安全宣传教育的一大阵地,通过学校辐射家庭带动社会共同构筑一道抵御灾害的安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