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龙街道以打造书院文化为契机,一场跨越时空的“有意思”老物件主题展览在宝龙书院多功能基地拉开帷幕。
沉浸式体验:老物件展让历史"活"起来
宝龙书院多功能基地是全市首个以书院为背景打造的多功能空间,打破了传统书院单一功能布局的建设模式,赋予其更多元的功能。展览以“民生记忆”“科技足迹”“生活美学”三大主题为线索,将30余件展品分为老物件展、老故事展、老记忆展三大板块。
文化觉醒:老物件展唤醒集体记忆
在"民生记忆"展区,泛黄的粮票、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券、《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的邮票专题邮册、深圳国内包裹邮寄单等特色票证,都在诉说着深圳百姓的生活缩影。透过这些老物件,重温那个年代的独特记忆。
在“生活美学”展区,海燕牌收音机、广州华南牌缝纫机、20世纪80年代烧木炭熨斗、老旧的打字机、大公鸡茶壶、热水壶、闹钟、煤油灯、马灯等物件见证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追求,每一件老物件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精神面貌。
在“科技足迹”展区,通过从BP机到2000年按键手机的发展历程展示,再现了 20 世纪下半叶通信技术的革新历程,老旧的上海表也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此外,在展柜上方宝龙街道特别展出了10余幅宝龙城区及企业发展印记相片,涵盖企业产品、地标建筑、人文风景等内容,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时代的变迁。
宝龙街道以龙岗区“四有”城区发展目标中的“有意思”为导向,用文化为纽带,构思让沉睡的旧物“开口说话”,在唤醒集体记忆的同时,也为宝龙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正如一位居民所说:"看到这些老物件,就像看到一段段被封存的时光,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坚定了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