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宝龙街道办事处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龙岗区宝龙街道:探索涉企柔性执法改革,让企业安心经营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9-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近年来,随着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大,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营商环境优化带来了影响。如何把握“强监管”和“减干扰”之间的平衡,有效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干扰,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龙岗区宝龙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执法机制,开展涉企柔性执法改革,着力破解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题,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以“联”为纲,全力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

  在龙岗区司法局的统筹指导下,宝龙街道在全区率先制定并印发了《宝龙街道涉企柔性执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由街道执法部门、驻街执法单位、同乐派出所、宝龙派出所为成员单位的执法检查小组,规范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流程,构建跨部门、跨领域执法检查新模式。同时,科学编制年度联合检查计划,推出“应急+消防”“市监+公卫”“消防+环保”等多样化联合检查方式,公开共享执法检查结果,有效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的执法成效。

  据悉,自3月18日涉企柔性执法改革以来,各执法部门联合检查企业8家,提报涉企检查计划26个,减少重复检查18次,将被检企业检查次数压减近70%,极大地减少了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以前,各部门轮流来检查,我们费时又费力,现在多部门联合上门检查,为我们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一名企业负责人表示。

  以“细”为要,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名单

  宝龙街道坚持“管住重点、放开一般”的原则,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白名单、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将其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实现与柔性执法检查有机融合、与专业领域风险防控有效结合。各执法部门依据名单开展精准执法检查,对辖区934家白名单企业日常监管实行“无事不扰”,对125家重点监管企业针对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以“柔”为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

  为全面推进柔性执法,宝龙街道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改革工作,建立起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推进服务型执法、柔性化执法,为企业提供更加包容的制度环境。

 

  在《方案》的基础上,宝龙街道一方面强化涉企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化管理,结合各执法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细化各项免罚事项的设定依据、适用情形、免处罚依据等内容,已编制完成涉及职业卫生、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执法领域的处罚事项共202项,其中不予处罚事项77项、轻微违法不罚事项77项、首次违法免罚事项48项。另一方面,街道执法部门在涉企柔性执法中主动适用“免责免罚”清单,对检查的8家企业共计发现问题80处,其中适用现场整改完毕不予处罚17次、轻微违法不罚12次、责令限期整改51次,均已督促企业整改完毕。实现监管理念从“严罚式”向“容错式”转变,为市场主体成长壮大营造健康宽松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民”为本,助推企业合规经营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做支撑,而合规建设是保障企业行稳致远的有效途径。为深入推进企业合规建设,龙岗区结合各部门涉企执法实际,编制并发布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为企业合规建设提供了路径指引。

  宝龙街道根据该指导清单,持续推进企业合规服务,先后推出企业用工合规项目调研清单、企业用工合规手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等法律服务产品。同时,充分整合律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团”,在开展柔性执法的过程中,强化对企业的合规指导和普法宣传,将执法工作从“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到“事前预防”,引导企业知法、用法,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以“严”托底,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今年5月,龙岗区在全区开展行政执法领域廉政风险专项整治,围绕构建权责清晰的行政执法体制、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4个方面,提出16项工作举措。

  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宝龙街道高度重视,纪工委、司法所严格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设置举报投诉热线及邮箱,受理柔性执法扰企行为的投诉举报。邀请人大代表对执法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强化对执法权的监督制约,确保高效公正规范文明执法。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执法检查效果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宝龙街道制定并实行企业评价制度,加强执法回访,听取企业建议和评价,确保入企执法检查公开、透明、可评价。

  龙岗区是深圳工业大区、产业大区。宝龙街道作为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中“低碳智造核”的主阵地,现有企业1608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61家,国高企业514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256家、上市企业(不含新三板)11家,聚集了比亚迪精密、比亚迪锂电池等一批领军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