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 > 特别关注

汇款有风险 操作须谨慎

发布时间: 2014-01-08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日前,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公布了深圳近期发生最多的诈骗手法,其中“网上购物实施诈骗”排行第一,其他依次是“网上商业投资”、“冒充公检法人员”和“电话冒充他人”诈骗手法。

  深圳市公安局信息诈骗咨询专线:0755-81234567

  

  案例 1  “网上购物”诈骗

  万先生“双十一”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通过支付宝支付货款。后来商家电话联系万先生称系统出现故障,让他先申请退款,收货时再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购买手机。万先生收到手机后,试用时发现手机受损,便联系卖家换货。于是,他把手机寄给卖家。不料,3天后万先生想联系卖家询问换货情况时,却发现对方的电话已打不通了。

  ◆诈骗手法剖析: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卖手机的方式实施诈骗,先以订单出错的方式让受害人申请退款退货,让其以货到付款的方式交易,给受害人发一部受损的正品手机取得信任,再以承诺换货的方式让受害人钱货两空。期间,他们是通过电话联系的,不会在QQ或者阿里旺旺留下聊天记录,这样受害人就无报案证据。

  ◆警方提醒:

  如在网上购买商品,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不要通过电话与卖家联系并货到付款。交易时最好通过阿里旺旺或者QQ联系卖家商定交易方式。如需货到付款,应先验货后签收。如有发生此类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或拨打深圳市公安局信息诈骗咨询专线进行咨询。

  案例 2  “网上商业投资”诈骗

  13年7月,吴先生因需贷款,了解到由于银行贷款要求颇高,于是拨打网上贷款广告中的电话进行咨询。对方声称他们与银行有相关合作,且要求比银行低。于是,吴先生与对方通过传真签订了相关合同。不料,几日后对方以吴先生个人信用评价有问题、是否有还款能力等为理由,先后让吴先生汇去共1.1万元,最后销声匿迹。

  ◆诈骗手法剖析:

  该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事主急需贷款的心理,先以较低的贷款要求吸引事主,与事主签订合同,后故意不联系事主。因为事主急需贷款,所以会主动联系诈骗分子,此时事主更易上钩。

  ◆警方提醒:

  遭遇此类诈骗,一是不要轻易相信小广告和网络贷款;二是贷款是有严格规定的,没有任何机构可以降低贷款要求;三是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拨打深圳市公安局信息诈骗咨询专线进行咨询。

  案例 3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徐先生去年9月22日接到自称是上海松江派出所名叫孙越“警官”的电话。其称徐先生是全国特大网络诈骗案的嫌疑犯,网上有其批捕信息,要求徐先生将银行卡内所有的钱转入对方账户做资金清查。对方给徐先生发了一个网址,打开后显示为“中国人民检察院网络通缉”页面,徐先生的个人信息赫然在列。为了证明清白,徐先生忙去银行转账。事后,徐先生上网查询到真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后,才发现被骗。

  ◆诈骗手法剖析:

  犯罪嫌疑人通过模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制作虚假网站,一般人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判别网站的真伪。随后,犯罪嫌疑人再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诱骗事主登录假网站,利用事主急于澄清事实的心态完成诈骗。

  ◆警方提醒:

  请切记公检法部门是不会通过电话办案的,如有任何问题需要市民配合调查,都会由当地民警直接找到本人了解情况,更不会直接要求事主到银行进行转账操作。其次,不要随意登录他人提供的网站,如有需要可拨打114咨询官方电话或查询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若发现此类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或拨打深圳市公安局信息诈骗咨询专线进行咨询。

  案例 4  “电话冒充他人”诈骗

  有一天,张小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张小姐的某朋友,他的银行卡无法取现,要先将一笔钱转入张小姐账户,再从张小姐的账户里取出来。当时张小姐并没有考虑太多,而且从表面上来看,张小姐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有一笔钱入账,并无不妥。当对方要求张小姐提供动态密码及银行密码时,张小姐毫无戒备地告诉了对方。当收到银行发来的转款短信时,张小姐才知道上当受骗。

  ◆诈骗手法剖析:

  这是属于冒充亲友进行诈骗的一种衍生手法。诈骗嫌疑人通过电话冒充事主亲友,但并没有直接向事主借钱,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先给事主转入一笔钱,消除事主的防备心理,骗取事主的相关密码,从而成功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当市民遇到类似情况时,第一,不要向陌生电话提供自己的任何密码。第二,及时与真正的亲友联系,确定真实情况。第三,冷静分析对话内容的漏洞,不要轻易被对方控制。最后,遭遇此类情况心存疑虑时,请拨打深圳市公安局信息诈骗咨询专线进行咨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