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7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地位显著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面建设和谐龙岗、效益龙岗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济发展冲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亿元,同比减少20.1%;第二产业增加值6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309.40亿元,增长14.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43:66.31:33.26。“十五”时期,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6%。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低0.1个和0.2个百分点,市场物价进一步趋稳。
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123.53万人。全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6.46万人。促进3172人实现再就业,实际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2%。全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9%,控制在年初计划的2.5%以内。
全年税收收入总计为1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国税收入为5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地税收入为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社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制约发展的水电路问题依然存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工业企业竞争激烈,企业的生产与效益没有同步增长。
二、 农业
实现农村城市化以后,在农业用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努力发展科研型农业和异地农业,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37亿元,比上年减少14.6%。年末耕地面积1.84万亩,比上年减少10.5%,其中水田1.75万亩,比上年减少10.8%;旱地0.08万亩,减少4.9%。
全区花卉种植面积4800亩,产值1.44亿元。成功种植了转基因抗虫棉花、转基因花卉等科研作物。杂交水稻试验田达到了小面积亩产850公斤的历史新高。成功地在河源、惠州等地建设了异地“菜篮子”生产基地1万亩,年供应龙岗市场5万吨蔬菜。在河源安排的“准两优527”迟春制种项目通过了该市农业局的验收。
特色养殖业继续发展,家禽、家畜种苗培育初具规模,年产种猪苗5.5万头,产种鸡5000万羽。大鹏下沙、葵涌官湖、南澳南渔村等鲍鱼场合计年产鲍鱼达200吨。
区内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个,面积达3100亩。区外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7个,面积达1万亩,年产蔬菜5万吨。认证无公害猪肉生产基地4个,年产量10万头。认证无公害水产基地4个,面积3855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30亿元,增长2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3.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0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他经济企业实现增加值4.16亿元,比上年增长85.5%。
重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增加值占64.9%,达34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而轻工业增加值占35.1%,为18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支柱行业稳步发展。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大产业分别完成产值654.35亿元和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9%和15.3%。
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产值上亿元企业有196家,合计实现产值1260.39亿元,同比增长22.8%。产值上十亿元企业有20家,合计实现产值80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下表。
表1: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05年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3528625 |
12.7 |
自来水 |
万吨 |
34116 |
5.4 |
程控交换机 |
万线 |
1433 |
-0.2 |
电话机 |
万部 |
1838 |
8.8 |
移动电话机 |
万部 |
408 |
42.8 |
显示器 |
万部 |
190 |
31.1 |
电子元件 |
万只 |
1264774 |
-9.1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万块 |
4185 |
220.2 |
打印机 |
万部 |
503 |
10.2 |
家具 |
万件 |
945 |
9.2 |
灯具 |
万只 |
3945 |
-2.2 |
收录放音机组合机 |
万部 |
308 |
13.2 |
家用电风扇 |
万台 |
195 |
-2.4 |
自行车 |
万部 |
136 |
0.9 |
激光视盘机 |
万台 |
492 |
-18.2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减少。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5.73亿元,比上年减少10.7%。产品销售率为98.61%,与上年持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3.76%,比上年下降19.2个百分点。
2005年,在我区注册的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共38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82.65亿元,增长53.0%;房地产投资63.78亿元,增长9.9%;更新改造投资22.13亿元,增长22.1%;其他投资16.68亿元,减少28.5%。
从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第二产业投资152.14亿元,增长61.1%;第三产业投资133.30亿元,增长11.1%。工业投资126.55亿元,增长49.9%,其中制造业投资7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增速减缓8.3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金属制造业投资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倍;电气机械业及器材制造业投资13.79亿元,增长8.7%;通讯、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25.16亿元,减少15.7%。
表2: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项目名称 |
绝对值(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2852440 |
30.3 |
一、基本建设 |
1826503 |
53.0 |
二、房地产开发 |
637843 |
9.9 |
1、建筑工程 |
469879 |
21.5 |
2、安装工程 |
44542 |
-20.9 |
3、设备工器具购置 |
20385 |
118.2 |
4、其他(含土地购置费) |
103037 |
-17.0 |
三、更新改造 |
221336 |
22.1 |
四、其他投资 |
166758 |
-28.5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222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商铺面积为19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单价为5437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
五、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1.02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21.27亿元,增长14.9%。
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销售总额为144.4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84.22亿元,增长11.8%;家电和音响器材类销售4.75亿元,增长35.9%;食品饮料烟酒销售额30.47亿元,增长22.0%;服装鞋帽纺织品销售额1.90亿元,增长27.9%;日用品销售额2.11亿元,增长41.7%。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购进总额为115.92亿元,增长1.3%。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连锁店增至44家,其中,零售连锁达到22家,餐饮连锁22家。新增百安居、岁宝百货、德众五金商贸、新一佳九州店和吉之岛龙岗店等大型商业网点5个,增加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
表3:2005年商业情况
项目名称 |
绝对值(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722900 |
14.8 |
1、批发零售贸易业 |
1510200 |
14.7 |
2、餐饮业 |
212700 |
14.9 |
二、限额以上商品购进总额 |
1159183 |
1.3 |
三、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 |
1444896 |
7.9 |
1、批发 |
954696 |
2.0 |
2、零售 |
490200 |
21.6 |
在总额中: |
||
食品饮料烟酒类 |
304702 |
22.0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19017 |
27.9 |
日用品类 |
21070 |
41.7 |
家电和音响器材类 |
47547 |
35.9 |
石油及制品类 |
842239 |
11.8 |
四、限额以上年末库存总额 |
70411 |
13.6 |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出口总额为138.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进口总额74.97亿美元,增长5.3%。出口中,全年加工贸易出口额106.25亿美元,增长9.1%;一般贸易出口额为3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4%。
表4:2005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项目名称 |
绝对数(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213.12 |
12.6 |
出口额 |
138.29 |
17.0 |
其中:一般贸易 |
32.02 |
54.4 |
加工贸易 |
106.25 |
9.1 |
进口额 |
74.97 |
5.3 |
其中:一般贸易 |
17.20 |
26.8 |
加工贸易 |
53.99 |
0.8 |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403宗,合同利用外资5.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5亿美元,同比减少37.5%,其中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外资项目单体投资额达150万美元,增长7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2005年末,全区的社会营运车辆达33891辆,比上年增加6014辆,增长21.5%;其中载客汽车3459辆,载货汽车30432辆。全年货运总量为2165万吨,比上年增长27.4%;货物周转量为12992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4%。全年客运总量为39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旅客周转量为4538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8%。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92亿元,增长1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0.69万户,比上年增长 8.9%。
表5:2005年邮政、电信业务情况
项目名称 |
计算单位 |
2005年 |
比上年增长(%) |
邮政 |
|||
一、邮政业务总量 |
万元 |
19245 |
14.8 |
二、主要分类业务量 |
|||
1、函件 |
万件 |
2339 |
13.8 |
2、包件 |
万件 |
48 |
6.6 |
3、开发汇票 |
万张 |
381 |
4.1 |
开发汇票金额 |
万元 |
423527 |
14.1 |
4、邮政储蓄期末余额 |
万元 |
270411 |
25.8 |
电信 |
|||
一、电信业务总量 |
万元 |
70474 |
-6.1 |
1、中央国营业务总量 |
万元 |
27211 |
-8.0 |
2、地方国营业务总量 |
万元 |
43263 |
-4.8 |
二、本地电话用户 |
户 |
706940 |
8.9 |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17.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2.73万人次,增长30.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65.8%。
八、财政和金融
税收的增长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我区的财政收入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8.29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上级补助和上年结余,财政总收入达57.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财政支出安排围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确保政权运转、社会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保证农村城市化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事业、社区建设等关系民生的工作的经费需求。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50.74亿元,加上上解支出及增设预算周转金,财政总支出为56.10亿元。全年滚存结余1.69亿元。
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69.3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7.03亿元,比年初增加72.16亿元;企业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76.70亿元,比年初增加97.02亿元。区内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3.22亿元,比年初增加8.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3%。组织100多家科技企业携带400多件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参展2005年高交会,成交项目33个,成交总额达71亿元。授权专利3634项,其中发明专利1162项,同比分别增长20%和23%。
年末,全区学校数为174所,其中,小学100所,减少4所;普通中学73所,增加9所;中专1所。在校学生23.25万人,比上年增加2.58万人。全区共有民办学校96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5%,在校学生132919人,占学生总数的57.2%。
表6:2005年学校及在校学生情况
项目名称 |
计算单位 |
2005年 |
比上年增长(%) |
一、学校数 |
所 |
174 |
3.0 |
1、小学 |
所 |
100 |
-3.8 |
2、普通中学 |
所 |
73 |
14.1 |
3、中专 |
所 |
1 |
0.0 |
二、在校学生数 |
人 |
232495 |
12.5 |
1、小学 |
人 |
171850 |
10.5 |
2、普通中学 |
人 |
57547 |
20.1 |
3、中专 |
人 |
3098 |
-4.2 |
三、专任教师数 |
人 |
9735 |
-1.2 |
1、小学教师 |
人 |
6463 |
-4.8 |
2、中学(包括中专)教师 |
人 |
3272 |
6.7 |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45家,比上年增加23家,藏书量240万册,比上年增加52万册;书刊零售点165个,增加22个;音像制品零售点130个,增加10个;全民健身广场65个,增加5个;卡拉OK歌舞厅145家,增加9家。
区文化中心承接各类商业演出和群众演出22场,展览15场。区图书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读者16万人次;影城自开业以来,接待观众33000多人次。同时区电影公司为外来劳务工放映电影153场。并举办以“欢乐、和谐、特色”为主题的龙岗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参加演出人数达3000多人。
全区医疗机构374间,比上年新增25间。新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12间。国有医疗机构共有病床2075张。国有医疗机构共有卫生工作人员3733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82人,其中执业医生1140人。
体育运动水平提高,获得的体育荣誉增加。荣获全国健身秧歌大赛一等奖;全国老年门球赛第一名;全国城市木兰拳风采展示邀请赛第三名。成功利用社会资金举办较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赛事,包括“建设银行杯”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全国女子网球巡回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篮预选赛、全国BMX自行车冠军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CBL)等国内大型赛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83.9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32.18万人,外来人口151.74万人。
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8.28元(新口径),比上年增加1058.87元,增长5.8%。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056.28元,增长7.8%,其中交通、通信支出2824.32元,比上年增加429.44元;购房和建房支出960.48元,比上年增加679.19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8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7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8.95万人。对“村转居”后的低保对象进行调整,新增领取低保救济金258户819人。全年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1320户414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33.53万元。
全区国民体质测试总体水平有所提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全区居民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为89.4%,比2004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优秀占13.2%,良好占36.4%,合格占39.8%。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7.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投资23.32亿元,增长72.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0.92亿元,增长116.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7.8亿元,增长245.8%。
新建公交停靠站及候车亭89个,增加175台环保客运大巴,完成了龙岗街道汽车站改建工程,在17家客运站推广使用“深圳市汽车客运站售票及站务联网调度系统”。全区365辆长途客运车安装行车记录,222辆旅游包车和404辆危险品运输车安装GPS卫星定位仪。
组建了水务集团,全年供水达3.69亿m3,比去年增长3.4%,日平均供水量为101万m3。水质量提高,全区自来水水质达标率99.6%。按时完成了大鹏半岛引水支线应急工程,全年合计向葵涌、大鹏片区供水269万m3。全年全区供电量108.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0%。启动我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加快管站建设,完成29公里市政燃气管网建设和大工业区聚龙山调压站等管网设施建设。煤气管网覆盖面扩大,年末,全区煤气网内用户增加1.4万户,比上年增长70.0%;
全年投资6532万元,对龙岗河、坪山河干流包括龙岗河富乐段(鲤鱼坝)、坑梓二段进行防洪整治。全区危险废物收运量22597.8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4.8%。完成了机荷、水官高速部分路段两侧景观林改造面积900亩;与森林公园建设相结合,完成了清林径、锣鼓山森林公园林改造3000亩;完成了对大垅、水贝龙、长坑、和尚径水库等部分项目险要坝段的防险加固。强化环境的日常监测,全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我区成功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
全区拆除永久性违法建筑973栋,拆除建筑面积32.32万平方米,拆除临时性违法建筑973栋,拆除建筑面积15.03万平方米。平湖垃圾发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注:1、经过2004年经济普查,我区经济数据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国家、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们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准,对我区历史数据进行了修正。本公报所涉及到的2005年之前数据,均为初步修正数,正式修正数据则以《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5)》为准。
2、由于部分数据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本文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均按可比口径进行。
3、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有调整,则以《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5)》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