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 > 扶贫信息

横岗街道帮扶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龙腾村纪实

  一边是深圳东部的工业重地,一边是粤东的贫困山区,扶贫“双到”这条主线将两地紧紧相连,奏响了共同富裕的帮扶曲。自2009年“规划到户、落实到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横岗街道结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创新思维、换位思考、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帮助对口帮扶单位——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龙腾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累计筹集帮扶资金总额744.5万元,其中集体项目帮扶经费485万元,贫困户帮扶经费259.5万元。到2012年底,村集体收入6.384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94元(扣除转移性收入),顺利实现100%脱贫,按期高质完成了扶贫任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良好口碑。

  调查摸底 制订规划

  龙腾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有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434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86户)、2068人,2008年村集体固定收入1.2万元。由于缺少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龙腾村没有工业企业,除部分农户偶尔打零工外,大多数农户靠种植三华李、水稻和养殖家禽维持生计。经济收入有限,而就学、就医等支出较大,农户生活水平一直低下。此外,作为全村主导产业的三华李由于没有进行统一种植、管理及分销,形成不了种植、销售一条龙,经济发展状况较差。

  横岗街道在摸清对口帮扶单位的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后,研究制订了《龙腾村三年“双到”帮扶规划》,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侯海、办事处主任林瑞龙为组长,街道副主任张秀相为常务副组长,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得力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此外,根据《横岗街道关于落实我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该街道还明确了包干责任制,即街道科级以上干部、社区工作站负责人、驻村工作组分别对186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挂钩帮扶,实现责任落实到人。三年来,驻村工作组、街道挂扶干部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走遍龙腾村的街堂里弄、山头河塘,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多方筹款 重建村小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先扶智,贫困地区的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问题,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是横岗街道党工委书记侯海在紫金县义容镇龙腾村开展“双到”帮扶工作时的真切感言。龙腾小学是该村唯一一所学校,有7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9位教师。由于资金长期紧缺,原本就简陋的教学楼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不堪,部分墙体出现裂痕,亟须进一步修缮。得知这一情况后,该街道当即将帮助村小改善办学条件列入重点帮扶项目,并广泛发动横岗商会、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到该村扶贫工作中来。倡议发出后,横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共捐款300多万元用于重建龙腾小学。对于筹集到的善款,横岗街道一方面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在确定帮扶项目之前充分做好前期调研摸底和规划分析工作,使每一笔善款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另一方面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各项资金使用制度,将资金使用计划、去向、效果及时向捐款人和村民通报,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新建成的龙腾小学占地面积5919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主体为三层半的楼房,有田径场、运动场、教师宿舍等附属配套设施。此外,在完善校门、围墙等基础设施的同时,横岗街道还出资7000多元,为学校安装了两台太阳能热水器,让教师们告别了多年来靠砍柴烧水冲凉的艰苦生活;同时开展“暖心书屋”系列活动,为该校图书馆募集到5000多册图书以及体育用品一批。

  惠民工程 效果显著

  针对龙腾村集体和186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横岗街道确定了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帮扶原则,科学制定扶贫措施,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村集体帮扶方面,该街道出资15万元扶贫资金,解决了龙腾村参股河源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问题,为村集体带来时间长约30年、每年3万元的参股利息;出资20万元入股紫龙产业示范园,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收入;出资38万元兴建党员活动中心,其二楼门面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0.6万元的经济收益。到2012年底,村集体收入已达6.384万元,远远超过了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脱贫标准。

  在贫困户帮扶方面,横岗街道始终坚持劳务帮扶、种养帮扶、助学帮扶等形式。三年来,共出资74.68万余元,用于帮助贫困户开展脱贫(或增收)项目;并支持村民成立龙腾村“盛员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262户,逐步形成了三华李、水稻、花生、名贵树种种植和土鸡、土猪等高附加值的种养产业。

  此外,该街道还分别为村“两委”捐助了一批办公家具、电脑及有关书籍,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修建了约5.3公里的村道,“四两拨千斤”地盘活了该村交通,使该村村道硬底化率达到了100%;投入了45万元资金进行自来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两个自然村1350多名村民长期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加强了垃圾运输管理,修建20个垃圾收集池、2个公厕,购买一辆环卫专用车;建成了岭下、坝角、东心坡3座农田灌溉水坝和总长5200多米的农田灌溉水渠,使该村1300多亩农田得到灌溉并受益;完成了93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农房改建,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