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 > 扶贫信息

布吉街道扶贫“双到”递交满意答卷

  3年前,布吉街道帮扶工作组刚到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红光村时,仅省定帮扶贫困户就有113户582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而现在红光村集体收入从2009年的1.3万元涨到了5.7万元,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也突破了6000元。街道领导班子亲力亲为,驻村干部同甘共苦,商会企业鼎力协助,3年来,布吉街道累计投入资金641.7万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脱贫,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100%完成,60岁以上的村民、贫困户村民100%纳入新农保保障范围,适龄学童10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基建“先行” 普惠民生

  瓦溪镇红光村位于紫金县西南端,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全村18个村民小组中有16个未通硬底化道路,438户农户中有251户仍住着土坯房,全村贫困户636人、特困户308人……

  布吉街道主要领导班子带着扶贫开发工作组相关人员第一次考察红光村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满目萧条破败的景象。巨大的发展落差强烈刺激了帮扶小组,“改!一定得改!”当时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必须得改变红光村落后贫困的现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庚祥亲抓扶贫工作的开展,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次召开工作组专题会议,研究重要扶贫工作事项。

  进驻红光村后,街道帮扶工作组首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制订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方案,为贫困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记录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农房改造等资料,并实行电脑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判后续对策。

  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村民们最迫切需要的。“想要富,先修路”,街道投资316万元帮助红光村修建了3条主干道、8条支道,基本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底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此外,该街道还为红光村委新建、装修办公室,打造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五有”村组织活动阵地;修建公厕、垃圾池、室外文体娱乐设施、停车场、农家书屋等,并定点投放垃圾箱,切实解决了村民在日常生活、文体、娱乐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街道帮扶工作组刚到红光村扶贫时,村里唯一的学校仍简陋不堪。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自从2010年6月以来,街道共投入30万元对红光小学的配套设施进行整修和完善,修建了篮球场,补充了电脑、书籍、文具等教学设备,更新老化电线,安装防盗网,挖装水井,加装河道防护栏,装修学校教师宿舍,全面优化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扶贫工作开展期间,街道还发起了多次全民募捐活动,捐赠了电脑、书籍、校服、文具、羽毛球、篮球等学习、运动物品。

  此外,街道还出资成立了“河安”教育医疗基金会,奖励升读重点中学、大专以上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看病难、读书难的贫困户提供教育、医疗补助。从2010年开始,街道对115户低收入困难户实施农房改造,每户补贴1.5万元,至2012年底已全面完成了红光村农房改造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生活环境。

  民间助力 帮带脱贫

  在历来商贾云集的布吉,企业家比比皆是,街道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发动商会成员、热心人士及街道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共同参与红光村的扶贫工作,形成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助脱贫的良好局面。

  自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布吉商会会员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等70多人次走访慰问了红光村的特困户、老党员、低保户和村集体,送去慰问金,并对红光村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在经济领域的“实战”经验,为该村的扶贫开发“把脉开方”,并借鉴之前的有效做法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等,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该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此后,他们还与扶贫工作组长期保持密切联系,跟踪助力扶贫工作。

  为了杜绝村民“靠、等、要”的心理,灌输正确的致富理念,一些白手起家、勤劳致富的企业家还经常“现身说法”,讲述致富之路、传送致富之经,激励大家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奔小康”。3年来,村民们树立起“勤劳致富、快步发展、实干兴家”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和睦互助、力争上游、携手奔小康的良好村风民风,为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街道还开展了多项经济项目,建立了以三华李种植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出资16.95万元为该村农户购买了三华李种苗,投入5万元成立吉联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扩大生产,为其种植珍贵树木和水果提供技术指导;与137户三华李种植户签订协议,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销售盈利。137户农户仅种植三华李的收入就占其农业生产收入的50%以上。此外,吉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帮助农户办理营业执照,带领农户实现农业稳定增收。现在全村已有31%的农户参与三华李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发展初具雏形。

  强化“造血” 持久致富

  2009年“双到”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布吉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前往红光村“送温暖”,为贫困户提供物质补助。同时,大家也清楚地意识到,“输血”只能解一时之渴,要想帮助贫困户彻底脱贫、实现长效致富必然要强化“造血”功能。

  针对红光村集体及113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街道帮扶工作组“对症下药”制订了科学的扶贫措施。坚持“一村一策”,以投资参股的形式发展自有经济,街道出资5万元赎回河源高新科技园股本,并投入20万元购买该科技园股份,另投入20万元入股紫金县紫龙农业产业示范园,使村集体固定收入每年增加4.4万元。同时,强化村委领导班子工作能力、执行能力,优化干部整体素质,以形成红光村自主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帮扶贫困户方面,扶贫工作组将重点放在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在“一户一法”的扶持政策下,街道采取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措施,对全村113户贫困户实行“干部对结”,对贫困户家庭种养方面进行重点帮扶。为此,街道投入了33.9万元扶持种养,至2012年底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经济收入。此外,为了促进贫困户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组还特意举办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工作能力和应聘技巧,并帮助联系就业单位,从而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了保持该村致富“恒动力”,避免出现“返贫”现象,街道着眼长远,强化村班子二级建设,吸收文化程度高、技能强的优秀村民入党提干,吸引外出乡贤返乡聚力开发、带动村民脱贫,并动员各界关注该村后续发展情况。街道也将继续跟踪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情况,不定期回访该村,并竭尽所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继续帮助村民解决民生难题,预计2013年投入10万元完成村主道的路灯工程建设。

×